废水中金属络合氰化物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2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2.1 含氰废水概况 | 第12-13页 |
2.1.1 含氰废水的来源 | 第12页 |
2.1.2 氰化物的存在形态 | 第12-13页 |
2.2 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3-23页 |
2.2.1 物理法 | 第13页 |
2.2.2 化学法 | 第13-18页 |
2.2.3 物理化学法 | 第18页 |
2.2.4 微生物降解法 | 第18-20页 |
2.2.5 金属络合氰化物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2.2.6 处理方法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镍氰化物模拟废水的处理 | 第23-42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3.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3-24页 |
3.1.2 实验方案 | 第24-25页 |
3.1.3 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6-40页 |
3.2.1 镍氰体系的理论计算 | 第26页 |
3.2.2 镍氰化物的氢氧化物沉淀 | 第26-27页 |
3.2.3 臭氧氧化法处理镍氰化物 | 第27-33页 |
3.2.4 过硫酸钠活化法处理镍氰化物 | 第33-38页 |
3.2.5 次氯酸钠氧化法处理镍氰化物 | 第38-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镍氰化物实际废水的处理 | 第42-48页 |
4.1 实际废水水质 | 第42-43页 |
4.1.1 废水水质 | 第42页 |
4.1.2 加碱沉淀后的实际废水 | 第42-4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3页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3页 |
4.2.2 实验方案 | 第43页 |
4.2.3 分析方法 | 第4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3-46页 |
4.3.1 臭氧氧化法处理实际废水 | 第43-44页 |
4.3.2 过硫酸钠处理实际废水 | 第44-45页 |
4.3.3 次氯酸钠处理实际废水 | 第45-46页 |
4.3.4 芬顿法处理实际废水 | 第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铁氰化物模拟废水的处理 | 第48-61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5.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8页 |
5.1.2 实验方案 | 第48-49页 |
5.1.3 分析方法 | 第49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9-59页 |
5.2.1 镍氰化物和铁氰化物的吸收光谱图 | 第49页 |
5.2.2 臭氧氧化法处理铁氰化物 | 第49-52页 |
5.2.3 过硫酸盐法处理铁氰化物 | 第52-57页 |
5.2.4 次氯酸钠氧化法处理铁氰化物 | 第57-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1-63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1-62页 |
6.2 不足与建议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