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0页 |
1 被误为“拼贴”的八破图 | 第10-16页 |
1.1 八破图 | 第10-14页 |
1.1.1 十九世纪后期的八破图 | 第11-12页 |
1.1.2 形式语言 | 第12-13页 |
1.1.3 手法与素材 | 第13-14页 |
1.2 基于东西方不同艺术背景的“相似性” | 第14-16页 |
1.2.1 拼贴的形成与形式特征 | 第14-15页 |
1.2.2 两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在时间上的契合“隐形之链” | 第15-16页 |
2 两种艺术形式对空间的不同理解与革新 | 第16-21页 |
2.1 八破图中的空间观念 | 第16-19页 |
2.1.1 透视方法 | 第16-17页 |
2.1.2 书画一体 | 第17页 |
2.1.3 八破图对传统绘画的形式革新 | 第17-19页 |
2.2 拼贴对空间观念的打破 | 第19-21页 |
2.2.1 打破二维平面的视觉经验 | 第19-20页 |
2.2.2 重拾记忆碎片 | 第20页 |
2.2.3 拼贴对艺术审美模式的拓展 | 第20-21页 |
3 启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八破图与当代艺术中的拼贴 | 第21-27页 |
3.1 八破图在当代艺术中的境遇 | 第21-23页 |
3.1.1 “新八破图” | 第21-22页 |
3.1.2 八破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22-23页 |
3.2 拼贴在当代艺术不同领域的应用 | 第23-25页 |
3.2.1 拼贴在当代艺术中的广泛应用 | 第23-24页 |
3.2.2 新媒体与拼贴 | 第24-25页 |
3.3 两种艺术形式不同境遇的原因 | 第25-27页 |
3.3.1 历史原因 | 第25页 |
3.3.2 其他原因 | 第25-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