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型城市棕地问题发生机理及激活策略研究--以大庆市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棕地概念的产生 | 第9页 |
·国外棕地问题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我国棕地问题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资源型城市棕地现象分析 | 第12-17页 |
·定义及分类 | 第12-13页 |
·现状及来源 | 第13-14页 |
·特征及分布 | 第14-17页 |
·数量众多面积广阔 | 第14页 |
·形状规则分布广泛 | 第14-15页 |
·来源相近属性单一 | 第15-17页 |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棕地现象发生机理 | 第17-30页 |
·城市空间利用率低下 | 第18页 |
·资源枯竭的系列危机 | 第18-23页 |
·资源型产业危机 | 第19-20页 |
·经济环境恶化 | 第20-21页 |
·居民点萎缩 | 第21-23页 |
·经济结构失衡 | 第23-25页 |
·管理体制缺陷 | 第25-30页 |
·忽视综合土地利用规划 | 第25-26页 |
·违背经济与城市发展规律 | 第26-27页 |
·酝酿城市企业之间矛盾 | 第27-28页 |
·思维锁定和认识误区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棕地激活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 | 第30-56页 |
·理论基础 | 第31-36页 |
·环境公平理论 | 第31-33页 |
·土地区位原理 | 第33页 |
·地租地价理论 | 第33-35页 |
·精明增长理论 | 第35-36页 |
·棕地激活的国际经验 | 第36-56页 |
·自然环境的改造 | 第36-38页 |
·建设环境的改善 | 第38-40页 |
·改造方案的创新 | 第40-47页 |
·教育培训和就业 | 第47-48页 |
·管理及推动机制 | 第48-54页 |
·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大庆市棕地现象成因与激活改造 | 第56-84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56-61页 |
·区位条件 | 第56页 |
·自然环境 | 第56页 |
·资源概况 | 第56-57页 |
·发展历史 | 第57-61页 |
·大庆市棕地现象现状分析 | 第61-68页 |
·定义及说明 | 第61页 |
·现状及来源 | 第61-63页 |
·特征及分布 | 第63-68页 |
·棕地现象成因分析 | 第68-81页 |
·城市空间布局松散 | 第68-70页 |
·城市基底条件复杂 | 第70-75页 |
·局部石油资源枯竭 | 第75-76页 |
·土地污染生态破坏 | 第76-77页 |
·政策体制局限 | 第77-81页 |
·大庆市棕地激活路径探索 | 第81-84页 |
·原则与目标体系 | 第81-82页 |
·具体措施 | 第82-84页 |
第六章 小结与讨论 | 第84-86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讨论 | 第85-8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85页 |
·未来的计划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后记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