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及趋势 | 第9-11页 |
1.2 我国烯烃工业的发展 | 第11页 |
1.3 烯烃生产 | 第11-17页 |
1.3.1 石油裂解制烯烃 | 第11-12页 |
1.3.2 煤经甲醇制烯烃 | 第12-14页 |
1.3.3 煤经合成气直接制烯烃 | 第14-17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合成气直接制烯烃的机理分析 | 第19-21页 |
2.1 反应机理 | 第19-20页 |
2.2 产物分布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联合甲烷双重整的煤经合成气直接制烯烃的过程建模、模拟和模型验证 | 第21-40页 |
3.1 过程模拟 | 第22-23页 |
3.1.1 Aspen Plus过程模拟软件 | 第22页 |
3.1.2 建模模拟的假设 | 第22-23页 |
3.2 空气分离单元 | 第23-26页 |
3.2.1 空分单元工艺介绍 | 第23-24页 |
3.2.2 空分单元建模和模拟 | 第24-26页 |
3.3 煤气化单元 | 第26-31页 |
3.3.1 煤气化技术简介 | 第26-28页 |
3.3.2 煤气化单元的建模和模拟 | 第28-31页 |
3.4 酸性气体脱除及硫回收单元 | 第31-33页 |
3.4.1 工艺简介 | 第31页 |
3.4.2 流程模拟 | 第31-33页 |
3.5 甲烷干重整单元 | 第33-34页 |
3.5.1 甲烷干重整介绍 | 第33页 |
3.5.2 甲烷干重整单元建模模拟 | 第33-34页 |
3.6 甲烷水蒸汽重整单元 | 第34-37页 |
3.6.1 甲烷水蒸汽重整工艺介绍 | 第34-35页 |
3.6.2 甲烷水蒸汽重整建模与模拟 | 第35-37页 |
3.7 费托合成单元 | 第37-39页 |
3.7.1 费托合成工艺介绍 | 第37-38页 |
3.7.2 费托合成单元建模和模拟 | 第38-3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联合甲烷双重整的煤经合成气直接制烯烃的过程分析 | 第40-51页 |
4.1 联合甲烷双重整的煤经合成气直接制烯烃过程的提出 | 第40-41页 |
4.1.1 煤经甲醇制烯烃过程的瓶颈 | 第40页 |
4.1.2 联合甲烷双重整的煤经合成气直接制烯烃过程的意义 | 第40-41页 |
4.2 联合甲烷双重整的煤经合成气直接制烯烃过程的评价指标 | 第41-45页 |
4.2.1 碳资源利用效率 | 第42页 |
4.2.2 能源效率 | 第42-43页 |
4.2.3 总投资成本 | 第43-44页 |
4.2.4 生产成本 | 第44-45页 |
4.2.5 CO_2排放 | 第45页 |
4.3 联合甲烷双重整的煤经合成气直接制烯烃过程的操作参数分析 | 第45-50页 |
4.3.1 温度、压力等常规参数 | 第46页 |
4.3.2 外加甲烷量与煤进料量之比的确定 | 第46-47页 |
4.3.3 甲烷进入甲烷干重整单元与甲烷进入甲烷水蒸气重整单元的量之比 | 第47-48页 |
4.3.4 CO_2进入甲烷干重整单元与直接排空之比的确定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联合甲烷双重整的煤经合成气直接制烯烃的案例研究及比较 | 第51-60页 |
5.1 石油裂解制烯烃案例 | 第51页 |
5.2 煤经甲醇制烯烃案例 | 第51-53页 |
5.3 联合甲烷双重整的煤经合成气直接制烯烃案例 | 第53-55页 |
5.4 三种制烯烃过程的能效、经济效益及排放综合分析 | 第55-58页 |
5.5 碳税对不同制烯烃过程经济性能的影响 | 第58页 |
5.6 联合甲烷双重整的煤经合成气直接制烯烃过程的反应物转化率和产品选择性对能效的影响 | 第58-5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件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