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渭河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调查与研究--天水麦积区段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9页 |
1.3.1 城市空间形态 | 第9页 |
1.3.2 城市滨水区 | 第9页 |
1.3.3 跨河城市 | 第9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4.1 城市空间形态方面 | 第9-10页 |
1.4.2 城市滨水区方面 | 第10-11页 |
1.4.3 跨河城市方面 | 第11-12页 |
1.4.4 天水城市研究方面 | 第12-13页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3-14页 |
2 天水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分析 | 第14-20页 |
2.1 跨渭河城市 | 第14-16页 |
2.1.1 渭河概况 | 第14-15页 |
2.1.2 跨渭河城市概况 | 第15-16页 |
2.2 天水城市空间形态特点 | 第16-18页 |
2.3 天水市麦积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 第18-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麦积区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调查 | 第20-86页 |
3.1 调查研究的范围、内容、目的和方法 | 第20-22页 |
3.1.1 调研范围 | 第20-21页 |
3.1.2 调研内容 | 第21页 |
3.1.3 调研目的 | 第21页 |
3.1.4 调研方法 | 第21-22页 |
3.2 城市滨河土地利用 | 第22-28页 |
3.2.1 用地功能 | 第22-25页 |
3.2.2 土地利用强度 | 第25-26页 |
3.2.3 建筑密度 | 第26-27页 |
3.2.4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7-28页 |
3.3 城市滨河交通 | 第28-35页 |
3.3.1 滨河道路 | 第28-33页 |
3.3.2 滨河静态交通 | 第33-35页 |
3.4 城市滨河绿地 | 第35-43页 |
3.4.1 河滩绿地 | 第36-41页 |
3.4.2 景观水体 | 第41-43页 |
3.5 城市滨河街道空间形态 | 第43-80页 |
3.5.1 街道调研现状 | 第43-48页 |
3.5.2 街道整体风貌 | 第48-58页 |
3.5.3 街道空间形态 | 第58-77页 |
3.5.4 街道空间节点 | 第77-80页 |
3.6 城市滨河活力 | 第80-86页 |
4 麦积区滨水区空间形态发展初探 | 第86-108页 |
4.1 河流在城市建设中职能的转变 | 第86-88页 |
4.1.1 河流在城市中的职能转变 | 第86-88页 |
4.1.2 麦积区滨水区定位 | 第88页 |
4.2 城市滨水区建设原则初探 | 第88-89页 |
4.2.1 生态优先原则 | 第88页 |
4.2.2 整体性原则 | 第88-89页 |
4.2.3 可达性与趣味原则 | 第89页 |
4.2.4 安全防洪与景观兼顾原则 | 第89页 |
4.2.5 地域性原则 | 第89页 |
4.3 麦积区滨水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第89-94页 |
4.3.1 麦积区滨水区发展的机遇 | 第89-91页 |
4.3.2 麦积区滨水区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91-94页 |
4.4 城市滨水区建设策略初探 | 第94-108页 |
4.4.1 生态性设计策略 | 第94-99页 |
4.4.2 整体性设计策略 | 第99-100页 |
4.4.3 可达性与趣味性设计策略 | 第100-103页 |
4.4.4 城市安全防洪与景观结合策略 | 第103-108页 |
5 结论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2页 |
图表目录 | 第112-116页 |
作者在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