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植物源杀虫剂研究概况 | 第11-20页 |
1.1.1 植物源杀虫资源的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1.1.2 植物源杀虫剂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1.1.3 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利用 | 第19页 |
1.1.4 植物源杀虫剂的展望 | 第19-20页 |
1.2 农药剂型概述 | 第20-22页 |
1.2.1 农药概述 | 第20-21页 |
1.2.2 农药主要剂型 | 第21-22页 |
1.2.3 农药剂型的选择 | 第22页 |
1.3 油桐概述 | 第22-23页 |
1.3.1 油桐简介 | 第22页 |
1.3.2 油桐利用现状 | 第22-2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24-25页 |
2 油桐桐枯杀虫活性成分提取及杀虫活性鉴定 | 第25-31页 |
2.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25-26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2.2.1 油桐桐枯的提取方法 | 第26页 |
2.2.2 油桐桐枯提取物杀虫活性测试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2.3.1 油桐桐枯提取率 | 第27-28页 |
2.3.2 油桐桐枯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杀虫活性 | 第28-29页 |
2.4 小结 | 第29-31页 |
3 油桐桐枯三氯甲烷提取物成分分析 | 第31-40页 |
3.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第31-32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3.1.3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3.2.1 大孔树脂柱层析 | 第32页 |
3.2.2 薄层层析 | 第32-33页 |
3.2.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33页 |
3.2.4 质谱分析 | 第33页 |
3.2.5 核磁分析 | 第3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3.3.1 大孔树脂对油桐桐枯三氯甲烷提取物的粗分离 | 第33-34页 |
3.3.2 薄层层析结果分析 | 第34页 |
3.3.3 高效液相色谱结果 | 第34-35页 |
3.3.4 质谱分析结果 | 第35页 |
3.3.5 样品核磁分析 | 第35-38页 |
3.4 小结 | 第38-40页 |
4 油桐桐枯杀虫剂的研制 | 第40-55页 |
4.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40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4.1.3 仪器设备 | 第4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0-45页 |
4.2.1 油桐桐枯乳油型杀虫剂制备方法 | 第41-42页 |
4.2.2 油桐桐枯水乳剂型杀虫剂制备方法 | 第42-43页 |
4.2.3 油桐桐枯可湿性粉剂制备方法 | 第43-4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5-54页 |
4.3.1 油桐桐枯乳油型杀虫剂制备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4.3.2 油桐桐枯水乳剂型杀虫剂制备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4.3.3 油桐桐枯可湿性粉剂杀虫剂制备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4.4 小结 | 第54-55页 |
5 油桐桐枯杀虫剂杀虫效果研究 | 第55-75页 |
5.1 实验条件 | 第55-56页 |
5.1.1 油桐桐枯杀虫剂室内杀虫活性测定及作用方式研究条件 | 第55-56页 |
5.1.2 油桐桐枯水乳剂型杀虫剂防治蚕豆蚜盆栽药效研究条件 | 第56页 |
5.1.3 油桐桐枯水乳剂型杀虫剂防治甘蓝蚜虫田间药效研究条件 | 第56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6-60页 |
5.2.1 油桐桐枯杀虫剂室内杀虫活性测定及作用方式研究方法 | 第56-58页 |
5.2.2 油桐桐枯水乳剂型杀虫剂防治蚕豆蚜盆栽药效研究方法 | 第58-59页 |
5.2.3 油桐桐枯水乳剂型杀虫剂防治甘蓝蚜虫田间药效研究方法 | 第59-60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0-74页 |
5.3.1 杀虫杀螨室内杀虫活性测定及作用方式结果与分析 | 第60-70页 |
5.3.2 油桐桐枯水乳剂型杀虫剂防治蚕豆蚜盆栽药效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70-72页 |
5.3.3 油桐桐枯水乳剂型杀虫剂防治甘蓝蚜虫田间药效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72-74页 |
5.4 小结 | 第74-75页 |
6 结果与讨论 | 第75-77页 |
6.1 结果 | 第75-76页 |
6.2 讨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