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研究现状评析第14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4 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李大钊传统文化观的形成第16-36页
    2.1 李大钊传统文化观的形成过程第16-22页
        2.1.1 传统教育时期第16-17页
        2.1.2 民主主义者时期第17-19页
        2.1.3 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过渡时期第19-21页
        2.1.4 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时期第21-22页
    2.2 影响李大钊传统文化观形成的因素第22-35页
        2.2.1 幼年时期的家庭背景、乡土文化的影响第23-25页
        2.2.2 青年求学过程中的思想启蒙第25-27页
        2.2.3 辛亥革命及三民主义的影响第27-31页
        2.2.4 留学期间西方文化的影响第31-33页
        2.2.5 十月革命的觉醒作用第33-34页
        2.2.6 中国实际和革命实践的影响第34-35页
    2.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李大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创新第36-51页
    3.1 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概述第36页
    3.2 李大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第36-43页
        3.2.1 对消极厌世的人生观的批判第37-38页
        3.2.2 对统治阶级及民众的惰性的批判第38页
        3.2.3 对个性之权威与势力为统治阶级所吞没的批判第38-40页
        3.2.4 对轻视妇女的批判第40-41页
        3.2.5 对神权的盲目崇拜的批判第41-42页
        3.2.6 对专制主义的批判第42-43页
    3.3 李大钊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第43-48页
        3.3.1 对大同社会的继承和创新:共产主义理想第43-44页
        3.3.2 对仁爱主义的继承和创新:社会主义道德第44-46页
        3.3.3 对民本主义的继承和创新:无产阶级民主第46-48页
    3.4 李大钊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创新第48-49页
        3.4.1 对道家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第48-49页
        3.4.2 对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继承和创新第49页
    3.5 李大钊对明清启蒙思想的继承和创新第49-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李大钊传统文化观的评析第51-59页
    4.1 李大钊传统文化观在理论上的启蒙意义第51-54页
        4.1.1 对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第51-53页
        4.1.2 对理解和研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第53-54页
    4.2 李大钊传统文化观在实践上的指导意义第54-57页
        4.2.1 有助于加强中国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第54-55页
        4.2.2 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第55-56页
        4.2.3 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第56-57页
    4.3 李大钊传统文化观的历史局限性第57-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宁省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下一篇:奥斯特瓦尔德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