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前驱体法控制合成金属氧化物微纳材料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56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纳米材料第13-20页
        1.2.1 纳米材料的定义及特点第13-15页
        1.2.2 纳米材料的形貌、组装结构与性能、应用的关系第15页
        1.2.3 纳米材料合成方法第15-20页
    1.3 纳米材料做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第20-28页
        1.3.1 超级电容器简介第20-23页
        1.3.2 双电层电容电极材料第23-26页
        1.3.3 赝电容电极材料第26-28页
    1.4 纳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应用第28-43页
        1.4.1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28-29页
        1.4.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29-34页
        1.4.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34-43页
    1.5 纳米材料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第43-44页
    1.6 本文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第44-46页
        1.6.1 论文的选题背景第44-45页
        1.6.2 论文的选题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6页
第二章 CO_3O_4中空结构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56-78页
    2.1 引言第56-57页
    2.2 实验部分第57-58页
        2.2.1 材料制备第57-58页
        2.2.2 材料表征及性能测试第5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8-70页
        2.3.1 前驱物羟基乙酸钴的表征第58-60页
        2.3.2 前驱物羟基乙酸钴的合成探索第60-65页
        2.3.3 四氧化三钴中空盒子状结构的表征第65-66页
        2.3.4 前驱物及氧化物形貌的形成机理第66-68页
        2.3.5 盒子状四氧化三钴的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第68-70页
    2.4 柯肯达尔效应的拓展应用第70-75页
        2.4.1 带状和梭状前驱物的表征第70-71页
        2.4.2 带状和梭状前驱物的合成条件分析第71-73页
        2.4.3 带状和梭状四氧化三钴的表征及其柯肯达尔效应分析第73-75页
    2.5 本章小结第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第三章 氧化钴、氧化镍及其复合氧化物螺旋结构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78-108页
    3.1 引言第78页
    3.2 实验部分第78-81页
        3.2.1 螺旋纳米线的合成第78-79页
        3.2.2 材料表征及性能测试第79-81页
    3.3 四氧化三钴螺旋结构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第81-95页
        3.3.1 前驱物羟基水杨酸合钴螺旋结构的表征第81-83页
        3.3.2 螺旋结构生长机理分析第83-89页
        3.3.3 四氧化三钴螺旋结构的表征第89-90页
        3.3.4 气敏性能测试及研究第90-92页
        3.3.5 超级电容器性能测试及研究第92-93页
        3.3.6 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及研究第93-95页
    3.4 氧化镍螺旋结构的合成探索第95-103页
        3.4.1 镍-前驱物的表征第95-97页
        3.4.2 镍-前驱物合成条件分析第97-102页
        3.4.3 氧化镍螺旋结构的表征第102-103页
    3.5 复合金属氧化物(NICo_2O_4)螺旋线的合成探索第103-106页
        3.5.1 钴镍-前驱物的XRD、SEM、TEM表征第103-105页
        3.5.2 复合氧化物钴酸镍螺旋结构的表征第105-106页
    3.6 本章小结第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8页
第四章 锰氧化物的控制合成及性能研究第108-124页
    4.1 引言第108-109页
    4.2 实验部分第109-110页
        4.2.1 碳酸锰及锰氧化物的合成第109-110页
        4.2.2 材料的表征与性能测试第110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10-120页
        4.3.1 前驱物碳酸锰的表征第110-112页
        4.3.2 前驱物碳酸锰的反应物用量分析第112-113页
        4.3.3 前驱物碳酸锰合成的反应温度影响分析第113-114页
        4.3.4 氧化物MnOx的表征及物相分析第114-118页
        4.3.5 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第118-120页
    4.4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4页
第五章 碳量子点的绿色化合成第124-136页
    5.1 引言第124-125页
    5.2 实验部分第125-126页
        5.2.1 碳量子点及碳球的合成第125-126页
        5.2.2 材料表征第126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26-133页
        5.3.1 碳量子点的表征第126-128页
        5.3.2 碳点合成的影响因素及荧光稳定性分析第128-133页
    5.4 本章小结第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6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136-138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36-13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8-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催化反应器中光辐射场与光催化表面反应数值模拟
下一篇:基于SWAN模型的渤海波浪特性及水交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