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污泥含水特性及水分形态组成 | 第9-11页 |
1.1.1 污泥含水特性 | 第9-10页 |
1.1.2 污泥水分形态组成及其性质 | 第10-11页 |
1.2 传统污泥脱水方法 | 第11-13页 |
1.2.1 污泥浓缩 | 第11-12页 |
1.2.2 机械脱水技术 | 第12-13页 |
1.3 污泥高干脱水技术 | 第13-19页 |
1.3.1 热干化技术 | 第13页 |
1.3.2 污泥电渗透脱水技术 | 第13-16页 |
1.3.3 污泥生物干化技术 | 第16-19页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电渗透-生物干化系统的构建 | 第21-37页 |
2.1 工艺流程 | 第21-23页 |
2.2 工艺单元的设计 | 第23-37页 |
2.2.1 干化仓 | 第23-24页 |
2.2.2 干化仓进出料 | 第24-26页 |
2.2.3 干化仓供氧 | 第26-33页 |
2.2.4 混料 | 第33页 |
2.2.5 除臭 | 第33-37页 |
第三章 污泥电渗透过程中操作参数的影响特性分析及优化 | 第37-46页 |
3.1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37-38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3.1.2 试验装置及方法 | 第37-38页 |
3.2 污泥电渗透脱水的操作参数优化研究 | 第38-45页 |
3.2.1 电压对电渗透效果的影响分析和优化 | 第38-42页 |
3.2.2 压力对电渗透效果的影响分析和优化 | 第42-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污泥生物干化过程中操作参数的影响特性分析及优化 | 第46-69页 |
4.1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46-48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4.1.2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46-48页 |
4.2 污泥生物干化的操作参数优化研究 | 第48-64页 |
4.2.1 熟料回流对生物干化效果的影响分析和优化 | 第48-51页 |
4.2.2 调理剂添加比例对生物干化效果的影响分析和优化 | 第51-54页 |
4.2.3 翻堆周期对生物干化效果的影响分析和优化 | 第54-56页 |
4.2.4 通风量对生物干化效果的影响分析和优化 | 第56-59页 |
4.2.5 设定温度对生物干化效果的影响分析和优化 | 第59-61页 |
4.2.6 电渗透脱水污泥与自然风干污泥的生物干化特性的比较 | 第61-64页 |
4.3 污泥生物干化的热量衡算 | 第64-67页 |
4.3.1 热量衡算的方法 | 第64-66页 |
4.3.2 衡算结果及结论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9-71页 |
5.1 结论 | 第69-70页 |
5.2 建议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