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无线自组织网络概述 | 第13-14页 |
1.1.1 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特点 | 第13-14页 |
1.1.2 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应用 | 第14页 |
1.2 MANET路由及其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1.3.2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页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MANET路由算法现存问题 | 第18-27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MANET路由算法分类及现存问题概述 | 第18-20页 |
2.2.1 MANET路由算法分类 | 第18-20页 |
2.3 MANET路由算法现存问题 | 第20-26页 |
2.3.1 MANET物理层链路模型与假设 | 第21页 |
2.3.2 基于最短跳路由算法的高丢包率现象及其原因 | 第21-23页 |
2.3.3 基于最短跳路由算法的其他问题 | 第23-25页 |
2.3.4 传统MANET路由维护算法现存问题 | 第25-26页 |
2.3.5 链路质量估计问题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探测包到达间隔模型的链路质量估计算法的研究 | 第27-40页 |
3.1 链路质量估计算法概述 | 第27-28页 |
3.2 PDQE的探测包发送方案及探测包到达时间间隔模型 | 第28-30页 |
3.3 PDQE的证明 | 第30-32页 |
3.4 PDQE算法步骤描述 | 第32-33页 |
3.5 算法中可能进行的优化 | 第33-36页 |
3.5.1 链路质量平滑方法 | 第33-34页 |
3.5.2 双向链路质量的估计 | 第34-35页 |
3.5.3 降低链路质量估计滞后性的一种方法 | 第35-36页 |
3.6 链路质量估计算法性能仿真 | 第36-39页 |
3.6.1 仿真数据设计 | 第36页 |
3.6.2 仿真结果 | 第36-3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最优链路质量按需MANET路由协议的研究 | 第40-55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最优链路质量按需MANET路由协议概述 | 第40-41页 |
4.2.1 AODV简介 | 第40-41页 |
4.2.2 从AODV到OLDMR | 第41页 |
4.3 最优链路质量按需MANET路由协议路由发现算法 | 第41-45页 |
4.3.1 OLDMR路由发现算法描述 | 第42-43页 |
4.3.2 OLDMR路由发现算法说明 | 第43-45页 |
4.4 最优链路质量按需MANET路由协议路由维护算法 | 第45-47页 |
4.4.1 OLDMR路由维护算法描述 | 第45-46页 |
4.4.2 OLDMR路由维护算法说明 | 第46-47页 |
4.5 性能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7-54页 |
4.5.1 仿真环境与仿真参数 | 第47-49页 |
4.5.2 不同节点数下OLDMR的性能仿真及分析 | 第49-51页 |
4.5.3 不同节点移动速度下OLDMR的性能仿真及分析 | 第51-52页 |
4.5.4 不同数据传输速率下OLDMR的性能仿真及分析 | 第52-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基于OLDMR的无线自组织网络设计与实现 | 第55-69页 |
5.1 基于OLDMR的无线自组织网络设计概述 | 第55-56页 |
5.1.1 程序开发与测试环境 | 第55页 |
5.1.2 Linux操作系统网络模块概述 | 第55-56页 |
5.2 OLDMR程序结构 | 第56-59页 |
5.3 OLDMR程序详细设计 | 第59-67页 |
5.3.1 OLDMR模块设计 | 第59-61页 |
5.3.2 路由表同步模块 | 第61-63页 |
5.3.3 数据包缓存模块与数据包发送感知模块 | 第63-65页 |
5.3.4 定时器模块与程序状态监控模块设计 | 第65-66页 |
5.3.5 程序中其他部分的设计 | 第66-67页 |
5.4 基于OLDMR的MANET测试与性能分析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9-70页 |
6.2 前景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