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彻测试系统可靠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绪论 | 第10-16页 |
| ·本课题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当前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 ·侵彻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可靠性理论的发展状况 | 第12-15页 |
| ·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 第15-16页 |
| 2.系统可靠性的数学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 ·可靠性的定义 | 第16页 |
| ·可靠性参数与指标 | 第16-20页 |
| ·可靠度R(t) | 第17-18页 |
| ·故障(失效)率λ(t) | 第18-19页 |
| ·失效分布函数F(t) | 第19页 |
| ·平均寿命θ | 第19-20页 |
| ·系统可靠性指标 | 第20-22页 |
| ·可靠性验证指标 | 第21页 |
| ·可靠性设计指标 | 第21-22页 |
| ·可靠性评定中常用的分布 | 第22-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3.侵彻测试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分析 | 第24-38页 |
| ·侵彻测试系统工作原理及其故障总结 | 第24-30页 |
| ·侵彻测试系统工作原理框图 | 第24-25页 |
| ·侵彻测试系统故障总结 | 第25-29页 |
| ·现场侵彻测试试验统计 | 第29页 |
| ·实验室下的失效统计 | 第29-30页 |
| ·可靠性模型分析方法 | 第30-35页 |
| ·可靠性模型的分类 | 第30-31页 |
| ·常用的任务可靠性模型 | 第31-35页 |
| ·侵彻测试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分析 | 第35-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4.侵彻测试系统的FMECA分析与故障树分析 | 第38-58页 |
| ·侵彻测试系统的FMECA分析 | 第38-42页 |
| ·FMEA中的常用术语 | 第38-39页 |
| ·FMEA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39页 |
| ·侵彻测试系统的FMEA分析过程 | 第39-42页 |
| ·侵彻测试系统的CA分析 | 第42页 |
| ·侵彻测试系统的故障树分析(FTA)方法 | 第42-47页 |
| ·侵彻测试系统故障树的建造方法 | 第44-45页 |
| ·故障树中的符号 | 第45-47页 |
| ·侵彻测试系统的故障树(FTA)的建立 | 第47-50页 |
| ·侵彻测试系统故障树的分析 | 第50-54页 |
|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 第50-52页 |
|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 第52-54页 |
| ·不同侵彻测试系统的失效概率分析 | 第54-57页 |
| ·第一代侵彻测试系统失效概率分析 | 第54-56页 |
| ·第二代侵彻测试系统失效概率分析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5.可靠性试验与人的因素 | 第58-71页 |
| ·可靠性试验的分类与意义 | 第58-59页 |
| ·电池部件的可靠性增长试验 | 第59-65页 |
| ·高冲击加载试验介绍 | 第59-60页 |
| ·电池在高冲击下的失效分析 | 第60-64页 |
| ·提高电池可靠性的方法 | 第64-65页 |
| ·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应用 | 第65-68页 |
| ·闪存Flash存储器的应用 | 第65-66页 |
| ·铁电存储器FRAM的应用 | 第66-67页 |
| ·磁随机存储器MRAM的运用 | 第67-68页 |
| ·人的因素 | 第68-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6.结论 | 第71-73页 |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71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71页 |
| ·下一步的工作 | 第71-73页 |
| 附录 | 第73-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工作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