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分布式电源的直流配电系统的分析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直流配电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直流配电网优势 | 第14-17页 |
1.3.1 直流配电网技术特点 | 第14-16页 |
1.3.2 DC较AC配电系统的结构优势 | 第16-17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2 直流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 | 第19-25页 |
2.1 风力发电技术 | 第20页 |
2.2 光伏发电技术 | 第20-25页 |
2.2.1 光伏电池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2.2.2 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 | 第22-24页 |
2.2.3 光伏电池的并网控制 | 第24-25页 |
3 直流配电网 | 第25-35页 |
3.1 直流配电网拓扑结构 | 第25-29页 |
3.1.1 中压直流配电网拓扑结构 | 第25-27页 |
3.1.2 低压直流配电网拓扑结构 | 第27-29页 |
3.1.2.1 按上层传输方式分类 | 第27-28页 |
3.1.2.2 按交流负荷供电方式分类 | 第28-29页 |
3.2 直流配电网标准电压等级 | 第29-31页 |
3.3 低压直流配电网母线结构 | 第31-33页 |
3.3.1 单极性母线结构 | 第31-32页 |
3.3.2 双极性母线结构 | 第32-33页 |
3.3.3 冗余式母线结构 | 第33页 |
3.4 直流配电系统对负载的兼容性 | 第33-35页 |
4 直流配电网及其各单元控制模式 | 第35-53页 |
4.1 直流配电网控制 | 第35-37页 |
4.2 直流配电网并网接口模块 | 第37-49页 |
4.2.1 并网接口中三相VSC变换器 | 第39-45页 |
4.2.1.1 三相VSC工作原理 | 第39-41页 |
4.2.1.2 abc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模型 | 第41-42页 |
4.2.1.3 dq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模型 | 第42-44页 |
4.2.1.4 三相VSC双闭环控制 | 第44-45页 |
4.2.2 并网接口中DC/DC变换器 | 第45-49页 |
4.2.2.1 升压变换器 | 第46-47页 |
4.2.2.2 降压变换器 | 第47-48页 |
4.2.2.3 双向变换器 | 第48-49页 |
4.2.2.4 双向DC/DC双闭环控制 | 第49页 |
4.3 直流配电网负载侧控制 | 第49-53页 |
4.3.1 直流负载侧DC/DC控制策略 | 第50页 |
4.3.2 交流负载侧恒压恒频控制 | 第50-53页 |
5 直流配电系统仿真研究 | 第53-67页 |
5.1 直流配电网及其各模块仿真分析 | 第53-62页 |
5.1.1 并网接口模块仿真 | 第57-59页 |
5.1.2 光伏DC/DC模块仿真 | 第59-60页 |
5.1.3 直流负载DC/DC模块仿真 | 第60-61页 |
5.1.4 交流负载DC/AC模块仿真 | 第61-62页 |
5.2 不同运行模式下直流配电系统的仿真分析 | 第62-67页 |
5.2.1 交流主网三相不平衡 | 第62-63页 |
5.2.2 直流负荷突然增加 | 第63-64页 |
5.2.3 光伏出力突然降低 | 第64-6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7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