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晚唐咏史怀古诗的思维模式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6页
    第一节 咏史诗与怀古诗辨析第8-9页
    第二节 思维模式的含义第9-11页
    第三节 晚唐咏史怀古诗思维模式相关研究综述第11-16页
第一章 晚唐咏史怀古诗思维模式的形成要素第16-32页
    第一节 晚唐社会的现实环境第16-19页
        一、时代丧乱第16-17页
        二、个人不遇第17-19页
    第二节 晚唐诗人的文化语境第19-23页
        一、重史尚学的知识结构第19-21页
        二、伤时忧世的价值观第21-23页
    第三节 咏史怀古诗创作传统的传承与转变第23-32页
        一、唐前咏史怀古诗第24-26页
        二、唐代咏史怀古诗第26-28页
        三、晚唐咏史怀古诗创作的承与变第28-32页
第二章 晚唐咏史怀古诗主题的基本模式第32-50页
    第一节 “成由勤俭败由奢”:亡国史里的君道批判第32-36页
        一、晚唐咏史诗中对亡国君主的批判第32-35页
        二、晚唐君主的奢靡与儒家的君道观第35-36页
    第二节 “霸才无主始怜君”:名人遗迹前的不遇之感第36-41页
        一、晚唐怀古诗中的不遇之感第37-39页
        二、古代文人“士不遇”的悲剧意识第39-41页
    第三节 “一望凄然感废兴”:旧都残宫里的历史感伤第41-50页
        一、晚唐怀古诗中的感伤情怀第41-45页
        二、中国文人面对宇宙时间时的感伤第45-50页
第三章 晚唐咏史怀古诗题材与意象的基本模式第50-66页
    第一节 晚唐咏史怀古诗题材的基本模式第50-58页
        一、李杨题材第50-54页
        二、金陵题材第54-58页
    第二节 晚唐咏史怀古诗意象的基本模式第58-66页
        一、晚唐怀古诗意象的特征分析第58-62页
        二、晚唐怀古诗的意象模式化溯源第62-66页
余论第66-70页
结语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派合肥话元音系统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明清长篇家庭小说中的酒宴书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