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7-26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1.1 纳入标准 | 第17页 |
1.2 排除标准 | 第17页 |
1.3 样本量估计 | 第17页 |
1.4 分组方法 | 第17-18页 |
2 方法 | 第18-26页 |
2.1 研究设计 | 第18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18-20页 |
2.3 干预措施 | 第20-23页 |
2.4 检测方法 | 第23页 |
2.5 统计方法 | 第23-24页 |
2.6 伦理原则 | 第24页 |
2.7 质量控制 | 第24-25页 |
2.8 课题研究路线 | 第25-26页 |
结果 | 第26-36页 |
1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失访 | 第26页 |
2 研究对象基线调查结果 | 第26-32页 |
2.1 两组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的比较 | 第26-27页 |
2.2 两组患者疾病相关资料的比较 | 第27-29页 |
2.3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的比较 | 第29页 |
2.4 两组患者授权能力得分比较 | 第29-30页 |
2.5 两组患者自护行为能力得分比较 | 第30-32页 |
3 干预后两组患者评估指标的比较 | 第32-33页 |
3.1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的比较 | 第32页 |
3.2 干预后两组患者授权能力的比较 | 第32页 |
3.3 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护行为能力的比较 | 第32-33页 |
4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评分改变的组内比较 | 第33-35页 |
4.1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生化指标的组内比较 | 第33-34页 |
4.2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前后授权能力的组内比较 | 第34页 |
4.3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自护行为能力的组内比较 | 第34-35页 |
5 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的比较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45页 |
1 初始胰岛素治疗患者的基本情况 | 第36-41页 |
1.1 初始胰岛素治疗患者的人口学分布特征 | 第36-37页 |
1.2 初始胰岛素治疗患者的疾病相关资料分布特征 | 第37-38页 |
1.3 初始胰岛素治疗患者生化指标特点 | 第38-39页 |
1.4 初始胰岛素治疗患者授权能力特点 | 第39-40页 |
1.5 初始胰岛素治疗患者自护行为能力特点 | 第40-41页 |
2 授权教育对初始胰岛素治疗患者的影响 | 第41-45页 |
2.1 授权教育对初始胰岛素治疗患者的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1-42页 |
2.2 授权教育对初始胰岛素治疗患者授权能力的影响 | 第42页 |
2.3 授权教育对初始胰岛素治疗患者自护行为能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2.4 授权教育对初始胰岛素治疗患者注射不良事件的影响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主要结论 | 第45页 |
局限性 | 第45-46页 |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60页 |
附录1 患者基本信息 | 第55-56页 |
附录2 糖尿病授权中文简化量表(DES-SF) | 第56-57页 |
附录3 2型糖尿病自我护理行为量表(2-DSCS) | 第57-58页 |
附录4 知情同意书 | 第58-60页 |
综述 | 第60-70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