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缩略词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6-25页 |
1.1 番木瓜概述 | 第16-17页 |
1.2 胚胎发育相关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2.1 胚胎发育的过程 | 第17-18页 |
1.2.2 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18页 |
1.2.3 EMB976基因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1.3 体细胞胚发育的相关研究 | 第20页 |
1.4 TILLIN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第20-24页 |
1.4.1 TILLING技术概述 | 第20页 |
1.4.2 TILLING技术发展 | 第20-21页 |
1.4.3 TILLING技术的流程 | 第21-23页 |
1.4.4 TILLING技术的应用 | 第23-24页 |
1.5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1.5.1 番木瓜产业化种植的便利性 | 第24页 |
1.5.2 为无籽番木瓜培育奠定基础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番木瓜体细胞胚发生的形态学、组织细胞学观察及转录组分析 | 第25-3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2 仪器与试剂 | 第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2.3.1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5页 |
2.3.2 胚性愈伤组织的性别鉴定 | 第25-26页 |
2.3.3 体细胞胚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 第26页 |
2.3.4 体细胞胚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 第26-27页 |
2.3.5 体细胞胚的转录组分析 | 第27-28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8-37页 |
2.4.1 番木瓜体细胞胚性别鉴定 | 第28-29页 |
2.4.2 番木瓜体细胞胚发育过程观察 | 第29-30页 |
2.4.3 番木瓜体细胞胚发育过程组织学观察 | 第30-31页 |
2.4.4 转录组分析 | 第31-37页 |
2.5 讨论 | 第37-39页 |
第三章 TILLING筛选番木瓜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突变体 | 第39-4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9-45页 |
3.3.1 EMS诱变处理 | 第39页 |
3.3.2 幼苗移栽 | 第39页 |
3.3.3 基因组DNA提取 | 第39-40页 |
3.3.4 目的片段扩增 | 第40-41页 |
3.3.5 DNA建库 | 第41-44页 |
3.3.6 文库测序 | 第44-45页 |
3.3.7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3.3.8 初步验证 | 第45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3.5 讨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Cp49基因在拟南芥同源基因突变体中的表达与恢复 | 第47-59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4.2 仪器与试剂 | 第47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7-51页 |
4.3.1 物种基因进化树构建 | 第47页 |
4.3.2 恢复载体构建 | 第47-48页 |
4.3.3 拟南芥突变体表型鉴定 | 第48-49页 |
4.3.4 浸花转化法转化拟南芥突变体植株 | 第49-50页 |
4.3.5 转基因拟南芥的鉴定 | 第50-51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1-58页 |
4.4.1 系统进化树构建 | 第51-52页 |
4.4.2 拟南芥恢复载体构建 | 第52-53页 |
4.4.3 拟南芥突变体鉴定 | 第53-55页 |
4.4.4 恢复载体转化苗的鉴定与表型观察 | 第55-58页 |
4.5 讨论 | 第58-59页 |
第五章 Cp49基因在番木瓜中的敲除和沉默表达 | 第59-69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5.2 仪器与试剂 | 第59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9-64页 |
5.3.1 番木瓜Cp49-XY~h基因编辑载体的构建 | 第59-60页 |
5.3.2 番木瓜Cp49-X基因编辑载体的构建 | 第60-62页 |
5.3.3 番木瓜RNAi载体构建 | 第62页 |
5.3.4 番木瓜Cp49基因在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 | 第62-63页 |
5.3.5 番木瓜愈伤诱导及转化 | 第63-64页 |
5.4 结果及分析 | 第64-68页 |
5.4.1 载体构建验证 | 第64-65页 |
5.4.2 Cp49基因在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 | 第65-66页 |
5.4.3 番木瓜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66-67页 |
5.4.4 番木瓜遗传转化 | 第67-68页 |
5.5 讨论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附录 | 第76-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