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黑龙江省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分析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引言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19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2-15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15-19页
        1.3.3 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9页
    1.4 研究范围的确定第19页
    1.5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6 研究重点和难点第20页
        1.6.1 研究重点第20页
        1.6.2 研究难点第20页
    1.7 研究方法第20-22页
2 生态承载力的理论概述第22-27页
    2.1 生态承载力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2-23页
    2.2 生态承载力相关理论第23-25页
        2.2.1 人地关系理论第23页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3-24页
        2.2.3 生态承载力理论第24页
        2.2.4 系统理论第24-25页
    2.3 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方法第25-27页
        2.3.1 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第25-26页
        2.3.2 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第26-27页
3 研究区概况第27-31页
    3.1 自然资源概况第27-28页
        3.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第27页
        3.1.2 气候第27-28页
        3.1.3 土地资源第28页
        3.1.4 水资源第28页
    3.2 社会经济概况第28-30页
        3.2.1 人口第28-29页
        3.2.2 经济发展第29-30页
    3.3 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4 黑龙江省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第31-46页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1-33页
        4.1.1 构建原则第31页
        4.1.2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1-33页
    4.2 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第33-35页
        4.2.1 数据来源第33页
        4.2.2 全局因子评价模型第33-35页
        4.2.3 层次聚类分析方法第35页
        4.2.4 综合评价分析第35页
    4.3 生态承载力发展态势分析第35-41页
        4.3.1 全局因子评价计算过程第35-37页
        4.3.2 生态承载力总体发展态势分析第37-39页
        4.3.3 分项生态承载力发展态势分析第39-41页
    4.4 黑龙江省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分析第41-44页
        4.4.1 生态承载力现状空间格局第41-43页
        4.4.2 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演变分析第43-44页
    4.5 黑龙江省生态承载力动因分析第44-46页
        4.5.1 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影响第44-45页
        4.5.2 城市体系发展阶段的影响第45-46页
5 黑龙江省生态承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第46-48页
    5.1 提倡绿色发展理念第46页
    5.2 寻求经济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第46-47页
    5.3 形成空间梯度有序发展格局第47页
    5.4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第47-48页
6 结论与讨论第48-50页
    6.1 主要结论第48-49页
    6.2 讨论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星载激光雷达的全球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研究与思考--以临沂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