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新媒体时代社会背景综述 | 第11-16页 |
| ·新媒体、新媒体时代及新媒体艺术 | 第11-12页 |
| ·新媒体时代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 第12-14页 |
| ·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特点 | 第14页 |
| ·新媒体时代媒体的新形式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LOGO设计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演化历程 | 第16-19页 |
| ·LOGO的概念、功能与特征 | 第16-17页 |
| ·LOGO设计的演化历程 | 第17-18页 |
| ·LOGO设计的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对LOGO设计的影响 | 第19-38页 |
| ·对LOGO设计创作思维的影响 | 第19-23页 |
| ·从角色转换方面——社会内涵变迁 | 第19-20页 |
| ·从价值取向方面——经济价值到文化价值的转变 | 第20-21页 |
| ·从传统演化方面——传统观念的循环更迭 | 第21-22页 |
| ·从形态语言方面——开放性与娱乐性成为形式主体 | 第22-23页 |
| ·从风格变化方面——单一风格向"无风格的风格"转变 | 第23页 |
| ·各种传播媒体的广泛使用 | 第23-25页 |
| ·平面媒体——平面印刷技术的革新 | 第23-24页 |
| ·电波媒体——影视媒介的迅猛发展 | 第24-25页 |
| ·网络媒体——互联网、移动网络数字化媒体的广泛使用 | 第25页 |
| ·对构形手法所产生的影响 | 第25-38页 |
| ·再现手法重新回归 | 第26-27页 |
| ·装饰元素的重新使用 | 第27页 |
| ·造型手法随意,图形语言不拘一格 | 第27-28页 |
| ·视幻艺术的穿插运用 | 第28-29页 |
| ·造型形式的解构与消解 | 第29-30页 |
| ·符号图形的变形组合 | 第30-31页 |
| ·视觉碎片的拼接与重组 | 第31-32页 |
| ·图形图像的混合添加 | 第32-33页 |
| ·游戏调侃的叙事表达 | 第33-34页 |
| ·荒诞不羁的形式搭配 | 第34-35页 |
| ·中心张力的撕裂与分解 | 第35-36页 |
| ·"艳俗"、"媚俗"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 第36-38页 |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