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论文

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10-11页
1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概述第11-13页
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变迁及刑事政策第13-20页
    2.1 不同时期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类型及特点第13-14页
    2.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呈下降趋势的原因第14-16页
        2.2.1 行政法规的完善与行政管制的强化第15-16页
        2.2.2 税控技术的完善与进步第16页
    2.3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刑事罪政策的选择第16-20页
        2.3.1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刑事立法第16-18页
        2.3.2 本罪刑事政策的发展方向第18-20页
3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犯罪构成第20-28页
    3.1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客体特征第20-21页
    3.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客观方面特征第21-25页
        3.2.1 对“虚开”行为内涵的理解第21-22页
        3.2.2 虚开的表现形式第22-25页
    3.3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主体特征第25-26页
    3.4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主观方面特征第26-28页
4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认定及处罚第28-37页
    4.1 罪与非罪的认定第28-30页
        4.1.1 虚开犯罪数额的认定第28-29页
        4.1.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主观意图的认定第29-30页
    4.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与共同犯罪第30-31页
        4.2.1 行为人与“他人”共同犯罪的认定第30页
        4.2.2 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共同犯罪的认定第30-31页
    4.3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数额认定第31-34页
        4.3.1 虚开税款数额的认定第31-32页
        4.3.2 骗取国家税款数额的认定第32-33页
        4.3.3 给国家造成损失的数额认定问题第33-34页
    4.4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与逃税罪的界分第34-37页
        4.4.1 犯罪的目的不同第34页
        4.4.2 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第34-35页
        4.4.3 犯罪的主体不同第35-37页
5 完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建议第37-40页
    5.1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修改第37页
    5.2 细分本罪的刑罚处罚第37-38页
    5.3 完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立法建议第38-40页
        5.3.1 完善我国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司法解释第38页
        5.3.2 增加对单位犯罪的刑罚种类第38-39页
        5.3.3 适应刑事政策,充实本罪的罚金刑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财产犯罪法益探微--以日本学说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