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铬污染及其治理技术 | 第12-18页 |
1.1.1 铬及其毒性 | 第12-13页 |
1.1.2 铬污染来源及污染现状 | 第13-14页 |
1.1.3 含铬废水污染治理技术 | 第14-18页 |
1.2 邻二氯苯污染及其处理技术 | 第18-22页 |
1.2.1 邻二氯苯的性质及主要用途 | 第18页 |
1.2.2 环境中邻二氯苯的来源 | 第18-19页 |
1.2.3 邻二氯苯的危害 | 第19页 |
1.2.4 国内外邻二氯苯废水处理技术 | 第19-22页 |
1.3 复合污染及其毒性机理 | 第22-25页 |
1.3.1 复合污染的概念 | 第22页 |
1.3.2 复合污染的分类 | 第22-23页 |
1.3.3 复合污染毒性机理研究 | 第23-25页 |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5-28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4.3 主要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2章 Cr(Ⅵ)-邻二氯苯复合污染抗性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 第28-40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8-35页 |
2.2.1 样品采集 | 第28页 |
2.2.2 药品和仪器 | 第28-29页 |
2.2.3 培养基 | 第29页 |
2.2.4 抗性菌株的富集和驯化 | 第29-30页 |
2.2.5 抗性菌株的分离和纯化 | 第30页 |
2.2.6 抗性菌株的鉴定 | 第30-3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39页 |
2.3.1 抗性菌株的筛选 | 第35页 |
2.3.2 抗性菌株 S1 的鉴定 | 第35-39页 |
2.4 结论 | 第39-40页 |
第3章 Serratia marcescens ZD0559 生长条件和对复合污染物的抗性研究 | 第40-49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40-42页 |
3.2.1 菌种和培养基 | 第40-41页 |
3.2.2 碳源和氮源对 S. marcescens ZD0559 生长的影响 | 第41页 |
3.2.3 对铬的抗性测定 | 第41页 |
3.2.4 对邻二氯苯的抗性测定 | 第41-42页 |
3.2.5 对复合污染物的抗性测定 | 第42页 |
3.3 细菌生长量的测定 | 第42页 |
3.4 结果讨论 | 第42-47页 |
3.4.1 碳源和氮源对 S. marcescens ZD0559 生长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2 对 Cr(Ⅵ)的抗性分析 | 第43-45页 |
3.4.3 对邻二氯苯的抗性分析 | 第45-46页 |
3.4.4 对复合污染的抗性分析 | 第46-47页 |
3.5 结论 | 第47-49页 |
第4章 Serratia marcescens ZD0559 去除复合污染的机理研究 | 第49-65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49-53页 |
4.2.1 菌种和培养基 | 第49页 |
4.2.2 仪器及试剂 | 第49-50页 |
4.2.3 测定方法 | 第50-51页 |
4.2.4 培养条件对 S. marcescens ZD0559 去除复合污染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5 S. marcescens ZD0559 去除复合污染的机理 | 第52-53页 |
4.3 结果讨论 | 第53-63页 |
4.3.1 培养条件对复合污染去除的影响分析 | 第53-57页 |
4.3.2 S. marcescens ZD0559 去除复合污染的机理 | 第57-63页 |
4.4. 结论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
附件 | 第75-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