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高强箍筋约束混凝土墩柱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配高强纵筋的混凝土墩柱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有限元软件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 第15-18页 |
1.2.4 混凝土墩柱地震损伤研究 | 第18-19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 第19-21页 |
1.3.1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9-20页 |
1.3.2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有限元软件 ANSYS 建模简介 | 第21-32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材料模型 | 第21-24页 |
2.2.1 混凝土 | 第21-23页 |
2.2.2 钢筋 | 第23-24页 |
2.3 分析模型 | 第24-25页 |
2.3.1 分离式模型 | 第25页 |
2.3.2 整体式模型 | 第25页 |
2.4 本构关系与破坏准则 | 第25-27页 |
2.4.1 本构关系 | 第25-26页 |
2.4.2 破坏准则 | 第26-27页 |
2.5 收敛控制与策略 | 第27-29页 |
2.5.1 混凝土 solid65 单元的 KEYOPT 选项 | 第27页 |
2.5.2 混凝土的压碎设置 | 第27-28页 |
2.5.3 加载点与支撑处 | 第28页 |
2.5.4 收敛准则与精度设置 | 第28页 |
2.5.5 网格大小设置 | 第28-29页 |
2.5.6 荷载步设置 | 第29页 |
2.5.7 粘结滑移设置 | 第29页 |
2.6 典型构件的 ANSYS 模拟命令流举例及说明 | 第29-32页 |
第三章 高强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数值模拟 | 第32-5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有限元模型参数选取 | 第32-34页 |
3.2.1 混凝土本构关系 | 第33页 |
3.2.2 钢筋的本构关系 | 第33页 |
3.2.3 网格划分 | 第33-34页 |
3.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4-38页 |
3.3.1 模型设计 | 第34页 |
3.3.2 模型参数 | 第34-35页 |
3.3.3 材料参数 | 第35-37页 |
3.3.4 加载制度 | 第37-38页 |
3.4 模拟现象分析 | 第38-49页 |
3.4.1 混凝土开裂 | 第38-43页 |
3.4.2 钢筋弯曲变形 | 第43-45页 |
3.4.3 塑性铰区应力分析 | 第45-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高强钢筋对混凝土墩柱延性的影响 | 第50-61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高强钢筋对混凝土墩柱延性的影响 | 第51-56页 |
4.2.1 滞回曲线 | 第51-53页 |
4.2.2 骨架曲线 | 第53-54页 |
4.2.3 曲线形态对比分析 | 第54-55页 |
4.2.4 荷载曲线特性分析 | 第55-56页 |
4.3 延性能力分析 | 第56-60页 |
4.3.1 应力强度比 | 第56-57页 |
4.3.2 延性系数 | 第57-59页 |
4.3.3 影响试件的延性因素分析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高强钢筋混凝土墩柱的地震损伤分析 | 第61-74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地震损伤模型 | 第61-66页 |
5.2.1 单参数损伤模型 | 第62-64页 |
5.2.2 双参数损伤模型 | 第64-66页 |
5.3 损伤状态与损伤指标 | 第66-67页 |
5.4 损伤分析 | 第67-73页 |
5.4.1 改进的损伤模型 | 第67-69页 |
5.4.2 损伤指标 | 第69页 |
5.4.3 实例分析 | 第69-72页 |
5.4.4 损伤模型对比分析 | 第72-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页 |
6.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74-75页 |
6.3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