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系统设计要求 | 第11-12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技术基础介绍 | 第14-20页 |
2.1 ZigBee技术 | 第14-16页 |
2.2 μ C/OS-Ⅱ与μCGUI | 第16-17页 |
2.3 超声波测距 | 第17-18页 |
2.4 矿井巷道收敛量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20-26页 |
3.1 系统技术要求 | 第20-21页 |
3.1.1 主要实现功能 | 第20页 |
3.1.2 工艺要求 | 第20-21页 |
3.2 总体结构设计 | 第21-22页 |
3.3 系统开发环境搭建 | 第22-26页 |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6-42页 |
4.1 通信总站 | 第26-34页 |
4.1.1 主控模块 | 第26-27页 |
4.1.2 ZigBee模块 | 第27-28页 |
4.1.3 触摸屏模块 | 第28-29页 |
4.1.4 FLASH存储模块 | 第29-30页 |
4.1.5 光纤以太网模块 | 第30-31页 |
4.1.6 RS485通信模块 | 第31-32页 |
4.1.7 USB模块 | 第32-33页 |
4.1.8 电源模块 | 第33-34页 |
4.2 通信分站 | 第34-37页 |
4.2.1 主处理器及通信模块 | 第35页 |
4.2.2 超声波测距模块 | 第35-36页 |
4.2.3 显示模块 | 第36页 |
4.2.4 光控模块 | 第36-37页 |
4.2.5 电源模块 | 第37页 |
4.3 超声波测距传感器 | 第37-41页 |
4.3.1 超声波驱动 | 第38-39页 |
4.3.2 回波检测 | 第39-41页 |
4.4 本质安全设计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2-68页 |
5.1 通信总站软件设计 | 第42-55页 |
5.1.1 μ C/OS-Ⅱ在STM32单片机上的移植 | 第43-46页 |
5.1.2 任务的组成及状态 | 第46-48页 |
5.1.3 任务创建 | 第48-50页 |
5.1.4 任务调度及任务间同步通信 | 第50-54页 |
5.1.5 时钟节拍 | 第54-55页 |
5.2 通信分站软件设计 | 第55-64页 |
5.2.1 设备初始化 | 第56-59页 |
5.2.2 巷道表面位移采集子程序 | 第59-60页 |
5.2.3 RF收发函数 | 第60-61页 |
5.2.4 睡眠定时器中断函数 | 第61-62页 |
5.2.5 T3定时器中断函数 | 第62页 |
5.2.6 串口中断处理函数 | 第62-63页 |
5.2.7 FLASH存储函数 | 第63-64页 |
5.3 通信协议 | 第64-68页 |
5.3.1 地址分配 | 第64-65页 |
5.3.2 数据格式 | 第65页 |
5.3.3 数据传输过程 | 第65-68页 |
第六章 测试与分析 | 第68-72页 |
6.1 测试环境搭建 | 第68-69页 |
6.2 系统测试 | 第69-72页 |
6.2.1 系统整体测试 | 第69页 |
6.2.2 测量精度测试 | 第69-70页 |
6.2.3 通信质量测试 | 第70页 |
6.2.4 分站故障测试 | 第70-7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7.1 总结 | 第72页 |
7.2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