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新疆出血热病毒M、S基因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及糖蛋白抗原表位的初步分析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9页
    1 XHF 的检测、治疗和疫苗研究概况第12-16页
        1.1 XHF 的检测第12-14页
        1.2 XHF 的治疗第14-15页
            1.2.1 一般治疗措施第14页
            1.2.2 利巴韦林第14页
            1.2.3 抗体治疗第14-15页
            1.2.4 其他抗病毒治疗第15页
        1.3 XHF 的疫苗第15-16页
    2 XHF 核蛋白结构及功能特点第16-17页
    3 XHF 糖蛋白结构及功能特点第17-19页
    4 M 基因进化树及遗传特异性第19-21页
    5 病毒抗原表位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1-23页
        5.1 抗原表位的分类第21页
        5.2 病毒抗原表位的预测方法第21-22页
        5.3 抗原肽的合成方法第22页
        5.4 病毒抗原表位的筛选、鉴定方法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29页
第二章 新疆出血热病毒核蛋白优势表位抗原的筛选第29-41页
    摘要第29页
    前言第29-30页
    1 材料和试剂第30-32页
        1.1 材料第30-31页
        1.2 试剂第31-32页
            1.2.1 主要试剂第31页
            1.2.2 主要溶液配方第31-32页
    2 研究方法第32-34页
        2.1 XHFV NP 蛋白及其截短蛋白的的诱导表达第32页
        2.2 原核表达融合蛋白的纯化第32-34页
            2.2.1 His 标签蛋白的纯化第32-33页
            2.2.2 GST 标签蛋白的纯化第33页
            2.2.3 PAGE 胶蛋白微量回收第33页
            2.2.4 Bradford 法测量蛋白浓度第33-34页
        2.3 间接 ELISA 法筛选优势抗原表位第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3.1 重组蛋白的诱导及纯化第34-35页
        3.2 间接 ELISA 实验结果第35-39页
    4 讨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第三章 重组新疆出血热病毒 S 和 M 基因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第41-59页
    摘要第41页
    引言第41-42页
    1 材料和试剂第42-45页
        1.1 材料第42-43页
        1.2 试剂第43-45页
            1.2.1 主要试剂第43页
            1.2.2 培养基和主要溶液配方第43-45页
    2 方法第45-52页
        2.1 病毒总 RNA 的提取第45-46页
        2.2 DNA 疫苗的构建与鉴定第46-49页
            2.2.1 S, M 基因的克隆与鉴定第46-47页
            2.2.2 大肠杆菌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7页
            2.2.3 重组真核质粒的转化和筛选:第47-48页
            2.2.4 重组质粒的大量提取及纯化第48-49页
        2.3 小鼠免疫第49-50页
        2.4 MTT 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第50页
        2.5 细胞因子 IFN-γ,IL-4 水平的检测第50-51页
        2.6 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效价第51页
        2.7 Western Blotting 检测第51-52页
        2.8 统计学分析第5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2-56页
        3.1 重组质粒的酶切及 PCR 鉴定第52-53页
        3.2 脾 T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分析第53-54页
        3.3 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结果第54-55页
        3.4 小鼠血清的抗体水平检测结果第55-56页
        3.5 Western blot 分析抗体的特异性第56页
    4 讨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第四章 新疆出血热病毒 M 基因编码蛋白分段表达及其抗原性的初步研究第59-81页
    摘要第59页
    引言第59-60页
    1 材料和试剂第60-61页
        1.1 材料第60-61页
        1.2 主要试剂第61页
    2 研究方法第61-67页
        2.1 Gc1 和 Gc2 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61-63页
            2.1.1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1页
            2.1.2 r-Gc1,r-Gc2 融合蛋白的优化表达及纯化第61-62页
            2.1.3 兔抗 rGc1,rGc2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62页
            2.1.4 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第62-63页
        2.2 XHFV Gc 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3页
        2.3 改良生物合成肽策略第63-64页
        2.4 XHFV Gc 蛋白 16 肽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4-66页
        2.5 XHFV Gc 蛋白 16 肽融合蛋白的表达第66-67页
        2.6 Western blot 检测第67页
    3 结果第67-77页
        3.1 Gc 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7-68页
        3.2 pET-28a-Gc1 及 pET-28a-Gc2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第68页
        3.3 r-Gc1,r-Gc2 融合蛋白的优化表达及纯化第68-71页
        3.4 抗 rGc1,rGc2 多克隆抗体的滴度测定第71-72页
        3.5 Western blot 分析抗体的特异性第72-73页
        3.6 16 肽的诱导表达第73页
        3.7 Western blot 分析 16 肽的抗原性第73-74页
        3.8 16 肽抗原表位的保守性分析第74-77页
    4 讨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附录第81-82页
个人简介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芳香烃受体在肠易激综合征小鼠模型Th17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下一篇:益肾清利颗粒干预慢性肾炎NF-κB信号通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