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目录 | 第12-15页 |
前言 | 第15-24页 |
1.生长因子概述 | 第15-19页 |
1.1 骨形态发生蛋白 | 第16-17页 |
1.1.1 基本概况 | 第16页 |
1.1.2 BMP的目标细胞及诱骨活性 | 第16-17页 |
1.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第17-19页 |
1.2.1 基本概况 | 第17-18页 |
1.2.2 bFGF的促血管生长作用 | 第18-19页 |
2.生长因子的控制释放 | 第19-22页 |
2.1 生长因子的控制释放技术 | 第19-20页 |
2.2 rhBMP-2控制释放的研究 | 第20-21页 |
2.3 bFGF控制释放的研究 | 第21-22页 |
3.骨生成过程 | 第22-23页 |
4.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实验一 AXCB/CS/rhBMP/bFGF序贯缓释系统的制备与表征 | 第24-34页 |
1.实验目的 | 第24页 |
2.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4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4页 |
2.2 试验器械与设备 | 第24页 |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4-28页 |
3.1 AXCB/CS/rhBMP-2/bFGF序贯缓释系统的制备 | 第24-27页 |
3.1.1 去抗原猪松质骨移植骨块的制备 | 第24-25页 |
3.1.2 CS溶液、rhBMP-2溶液及bFGF溶液的配制 | 第25页 |
3.1.3 AXCB/CS/rhBMP-2/bFGF序贯缓释系统的制备 | 第25-27页 |
3.2 AXCB/CS/rhBMP-2/bFGF序贯缓释系统的表征 | 第27页 |
3.2.1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7页 |
3.2.2 孔隙率测定 | 第27页 |
3.2.3 压缩模量测定 | 第27页 |
3.3 统计方法 | 第27-28页 |
4.结果 | 第28-31页 |
4.1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8-29页 |
4.2 材料孔隙率测定分析 | 第29-30页 |
4.3 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量 | 第30-31页 |
5.讨论 | 第31-33页 |
6.小结 | 第33-34页 |
实验二 AXCB/CS/rhBMP/bFGF序贯缓释系统的载药及释放研究 | 第34-45页 |
1.实验目的 | 第34页 |
2.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4-35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4页 |
2.2 试验器械与设备 | 第34-35页 |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5-38页 |
3.1 AXCB/CS/rhBMP-2/bFGF序贯缓释系统的载药研究 | 第35页 |
3.2 AXCB/CS/rhBMP-2/bFGF序贯缓释系统的释放研究 | 第35-38页 |
3.2.1 材料中rhBMP-2释放液的收取 | 第35-36页 |
3.2.2 材料中rhBMP-2释放液的检测 | 第36-37页 |
3.2.3 材料中bFGF释放液的收取及检测 | 第37-38页 |
4.结果 | 第38-41页 |
4.1 材料中rhBMP-2及bFGF的包封率及载药量测定 | 第38-39页 |
4.2 材料中rhBMP-2及bFGF的体外释放曲线 | 第39-41页 |
5.讨论 | 第41-44页 |
6.小结 | 第44-45页 |
实验三 AXCB/CS/rhBMP/bFGF序贯缓释系统的异体成骨实验 | 第45-85页 |
1.实验目的 | 第45页 |
2.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5-47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5-47页 |
2.2 试验器械与设备 | 第47页 |
2.3 实验动物 | 第47页 |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7-52页 |
3.1 AXCB/CS/rhBMP-2/bFGF序贯缓释系统的制备与消毒 | 第47-48页 |
3.2 动物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8-50页 |
3.2.1 动物分组 | 第48-49页 |
3.2.2 动物手术过程 | 第49页 |
3.2.3 动物饲养与观察 | 第49页 |
3.2.4 动物处死及标本处理 | 第49-50页 |
3.3 成骨效能观察指标 | 第50-51页 |
3.3.1 大体观察及称重测量 | 第50页 |
3.3.2 钙含量浓度测定 | 第50页 |
3.3.3 μCT扫描及骨参数分析 | 第50-51页 |
3.3.4 组织学观察 | 第51页 |
3.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51-52页 |
4.结果 | 第52-76页 |
4.1 大体观察 | 第52-55页 |
4.1.1 动物饲养期间大体观察 | 第52页 |
4.1.2 动物处死后大体观察 | 第52-55页 |
4.2 钙含量浓度测定 | 第55-57页 |
4.3 μCT扫描及骨参数分析 | 第57-60页 |
4.3.1 μCT三维重建影像 | 第57-58页 |
4.3.2 感兴趣区 ROI 骨参数分析 | 第58-60页 |
4.4 组织学观察 | 第60-76页 |
4.4.1 H&E染色 | 第60-66页 |
4.4.2 ALP染色 | 第66-71页 |
4.4.3 CD_(34)染色 | 第71-76页 |
5.讨论 | 第76-84页 |
5.1 动物模型选择及饲养观察 | 第76-77页 |
5.2 成骨效能检测指标的选择及应用 | 第77-81页 |
5.2.1 大体组织观察与称重 | 第77页 |
5.2.2 钙含量浓度测定 | 第77-78页 |
5.2.3 μCT扫描及骨参数分析 | 第78-80页 |
5.2.4 组织学染色观察 | 第80-81页 |
5.3 rhBMP-2与bFGF不同缓释顺序对AXCB成骨效能的影响 | 第81-84页 |
5.3.1 rhBMP-2与bFGF同时暴释的成骨效能 | 第81-82页 |
5.3.2 rhBMP-2与bFGF同时缓释的成骨效能 | 第82页 |
5.3.3 rhBMP-2先暴释,bFGF后缓释的成骨效能 | 第82-83页 |
5.3.4 bFGF先暴释,rhBMP-2后缓释的成骨效能 | 第83页 |
5.3.5 rhBMP-2单独缓释或bFGF单独缓释的成骨效能 | 第83-84页 |
6.小结 | 第84-85页 |
全文总结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附录 | 第93-95页 |
附录一 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 | 第93-94页 |
附录二 μCT50相关资料 | 第94-95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95-96页 |
在学期间科研工作、学术活动及获奖情况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