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缔合羟基喹啉及席夫碱衍生物的晶体结构与光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4页
    1.1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概述第10-13页
        1.1.1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和分类第10-11页
        1.1.2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性质和分类第11页
        1.1.3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 8-羟基喹啉类配合物在电致发光材料领域的研究概况第13-18页
        1.2.1 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配合物荧光性质的研究分类第15-18页
    1.3 席夫碱衍生物在发光材料领域的研究概述第18-21页
    1.4 金属有机配合物发光机理第21-24页
        1.4.1 L→L*发光第21-22页
        1.4.2 M→M*发光第22页
        1.4.3 M→L*或 L→M*发光第22页
        1.4.4 量子化学计算在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的作用简介第22-23页
        1.4.5 选题依据第23-24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4-34页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4-25页
        2.1.1 主要试剂第24页
        2.1.2 主要仪器第24-25页
    2.2 有机配体的合成第25-27页
        2.2.1 5,5′-亚甲基-双-8-羟基喹啉(sbql)的合成第25-26页
        2.2.2 4-N-(2′-吡啶亚胺)苯甲酸的合成(Hppab)第26页
        2.2.3 2-N-(2′-吡啶亚胺)乙磺酸钾盐的合成(Kpmta)第26-27页
        2.2.4 D-cpiad(5)的合成第27页
    2.3 晶体的合成与制备第27-28页
        2.3.1 配位化合物[ZnCl_4]_2·8H_2O·4 Cl-·4 sbql (1)的合成第27-28页
        2.3.2 配位化合物[Cu_2(p-pba)_2(S)_2]~(2+)·SO_4~(2-)(2) 的合成第28页
        2.3.3 配位化合物[ Fe_2(pmta)_2(azide)_2(H_2O)_2]·2H_2O (3)的合成第28页
        2.3.4 配位化合物[ Co_2(pmta)2( dhbz)2(H_2O)2]·2H_2O (4)的合成第28页
    2.4 谱学实验第28-29页
        2.4.1 红外光谱第28-29页
        2.4.2 紫外-可见光谱第29页
        2.4.3 荧光光谱第29页
        2.4.4 热谱 TGA-DSC第29页
    2.5 X-射线衍射实验和单晶结构分析第29-34页
        2.5.1 X-射线衍射实验第29页
        2.5.2 单晶结构分析第29-34页
第3章 晶体结构解析与讨论第34-52页
    3.1 配位化合物[ZnCl_4]_2·8H2O·4 Cl-·4 sbql(1)的晶体结构分析第34-39页
    3.2 配位化合物[Cu_2(p-pba)_2(S)_2]~(2+)·SO_4~(2-)(2)晶体结构分析第39-42页
    3.3 配位化合物[ Fe_2(pmta)_2(azide)_2(H_2O)_2]·2H_2O(3)晶体结构分析第42-45页
    3.4 配合物[ Co_2(pmta)_2( dhbz)_2(H_2O)_2]·2H_2O (4)的晶体结构分析第45-48页
    3.5 化合物 D-cpiad(5)的晶体结构分析第48-52页
第4章 谱图表征及分析第52-68页
    4.1 红外光谱分析第52-57页
        4.1.1 配位剂 sbql 及其配合物[ZnCl_4]_2·8H_2O·4 Cl-·4 sbql 的 IR 谱图分析第52-53页
        4.1.2 配位剂 Hppab(BJAS)及其配合物[Cu_2(p-pba)_2(S)_2]~(2+)·SO4_2-(2)(BJASCu) 的 IR 谱图分析第53-54页
        4.1.3 配位剂 Kpmta(BN) 及其配合物 [Fe_2(pmta)_2(azide)_2(H_2O)_2]·2H_2O (3)(BNFe)的 IR 谱图分析第54-55页
        4.1.4 配位化合物[Co_2(pmta)_2(dhbz)_2S_2(H_2O)_2]·2H_2O(4)(BNQCo)及其配位剂 (BNQ)的 IR 谱图分析第55-56页
        4.1.5 有机化合物 D-cpiad(5) (DClBOYS)的 IR 谱图分析第56-57页
    4.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57-60页
        4.2.1 紫外-可见光图谱及峰值数据第58-60页
        4.2.2 紫外-可见光谱对比分析第60页
    4.3 荧光光谱分析第60-63页
        4.3.1 荧光谱图第60-62页
        4.3.2 荧光光谱数据第62-63页
        4.3.3 图谱分析第63页
    4.4 TGA-DSC 联用谱图分析第63-68页
        4.4.1 配合物[ZnCl_4]2·8H_2O·4 Cl-·4 sbql(1)谱图分析第63-64页
        4.4.2 配合物[Cu_2(p-pba)_2(S)_2]~(2+)·SO4~(2-)(2)(BJASCu)(2)的 TGA-DSC 谱图分 析第64-65页
        4.4.3 配合物[Fe_2(pmta)_2(azide)_2(H_2O_)2]·2H_2O (BNFe) (3)的 TGA-DSC 谱图分析第65-66页
        4.4.4 配合物[Co_2(pmta)_2(dhbz)_2(H_2O)_2]·2H_2O(BNQCo) (4)的 TGA-DSC 谱图 分析第66页
        4.4.5 化合物 D-cpia(DClBOYS) (5)的 TGA-DSC 谱图分析第66-68页
第5章 晶体的电子结构第68-80页
    5.1 晶体 1 及其配位剂的电子结构第68-70页
    5.2 晶体 2 及其配位剂的电子结构第70-73页
    5.3 晶体 3 及其配位剂的电子结构第73-75页
    5.4 晶体 4 及其配位剂的电子结构第75-77页
    5.5 晶体 5 及其配位剂的电子结构第77-8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6.1 总结第80页
    6.2 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8页
致谢第88-90页
附录一 各晶体的原子坐标和主要键长、键角第90-106页
个人简介及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金属胁迫与生物样品中巯基化合物的应答作用
下一篇:温敏星形树枝化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