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1 顺乌头酸-壳聚糖-硬脂酸嫁接物的合成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 第15-25页 |
1.1 试剂与仪器 | 第15-16页 |
1.1.1 试剂 | 第15页 |
1.1.2 仪器 | 第15-16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6-17页 |
1.2.1 CSO-SA和CA-CSO-SA的合成 | 第16页 |
1.2.2 核磁共振分析 | 第16页 |
1.2.3 氨基取代度的测定 | 第16-17页 |
1.2.4 临界胶束浓度测定 | 第17页 |
1.2.5 胶束的粒径与表面电位的测定 | 第17页 |
1.2.6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17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17-23页 |
1.3.1 CSO-SA和CA-CSO-SA的合成与结构确证 | 第18-19页 |
1.3.2 嫁接物氨基取代度 | 第19-20页 |
1.3.3 嫁接物的临界胶束浓度 | 第20-21页 |
1.3.4 胶束的粒径与表面电位 | 第21-22页 |
1.3.5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2-23页 |
1.4 小结 | 第23-25页 |
2 顺乌头酸-壳聚糖-硬脂酸嫁接物介导的基因转染研究 | 第25-43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2.1.1 试剂 | 第25页 |
2.1.2 仪器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2.2.1 复合物的制备 | 第26页 |
2.2.2 凝胶阻滞分析 | 第26页 |
2.2.3 酶保护实验 | 第26页 |
2.2.4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6-27页 |
2.2.5 血清稳定性实验 | 第27页 |
2.2.6 细胞的培养 | 第27页 |
2.2.7 嫁接物及其复合物的细胞毒性 | 第27页 |
2.2.8 嫁接物的荧光标记 | 第27-28页 |
2.2.9 复合物的细胞摄取 | 第28页 |
2.2.10 体外基因转染 | 第28-29页 |
2.2.11 基因转染定量研究 | 第29页 |
2.2.12 细胞内吞机制 | 第29页 |
2.2.13 细胞内共定位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1页 |
2.3.1 凝胶电泳阻滞 | 第29-30页 |
2.3.2 酶保护实验 | 第30-31页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31-32页 |
2.3.4 血清稳定性实验 | 第32-33页 |
2.3.5 细胞毒性 | 第33-34页 |
2.3.6 复合物的细胞摄取 | 第34-35页 |
2.3.7 体外基因转染 | 第35-36页 |
2.3.8 基因转染流式定量研究 | 第36-37页 |
2.3.9 细胞内吞机制 | 第37-38页 |
2.3.10 细胞内定位 | 第38-41页 |
2.4 小结 | 第41-43页 |
3 壳聚糖-硬脂酸嫁接物/DNA/PGA三元复合物介导的基因转染研究 | 第43-55页 |
3.1 试剂与仪器 | 第43-44页 |
3.1.1 试剂 | 第43页 |
3.1.2 仪器 | 第43-4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3.2.1 复合物的制备 | 第44页 |
3.2.2 凝胶阻滞分析 | 第44页 |
3.2.3 复合物的粒径表面电位测定 | 第44页 |
3.2.4 复合物的体外基因转染 | 第44-45页 |
3.2.5 基因转染流式定量研究 | 第45页 |
3.2.6 基因转染虫荧光素酶法定量研究 | 第45页 |
3.2.7 复合物的细胞内定位 | 第45-46页 |
3.2.8 巴弗洛霉素Al对转染的影响 | 第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4页 |
3.3.1 凝胶阻滞分析 | 第46-47页 |
3.3.2 复合物的粒径与表面电位测定 | 第47-48页 |
3.3.3 复合物的体外基因转染 | 第48-49页 |
3.3.4 基因转染流式定量研究 | 第49-50页 |
3.3.5 基因转染虫荧光素酶法定量研究 | 第50-51页 |
3.3.6 复合物的细胞内定位 | 第51-53页 |
3.3.7 巴弗洛霉素Al对转染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 小结 | 第54-55页 |
4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综述 | 第6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作者筒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