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网系统漏损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管网漏损的形式 | 第10-11页 |
·管网漏损的原因 | 第11-14页 |
·管网漏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国外检漏技术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检漏技术现状 | 第1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管网漏损智能化控制可行性分析 | 第17-21页 |
·管网漏损智能化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智能化控制的优势与不足 | 第19-21页 |
·智能化控制技术的优势 | 第19-2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第3章 基于漏失控制的管网模型构建 | 第21-37页 |
·马鞍山市供水管网现状调查 | 第21-24页 |
·马鞍山市供水概况 | 第21-23页 |
·马鞍山市供水管网的特点 | 第2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马鞍山市管网压力变化规律研究 | 第24-33页 |
·压力监测点的优化布置 | 第24-27页 |
·测压点优化程序的设计 | 第27-33页 |
·马鞍山市供水管网优化调度系统开发 | 第33-36页 |
·马鞍山市管网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管网在线优化调度系统的开发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管网漏损预测模型研究 | 第37-57页 |
·数学方法分析 | 第37-39页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37-38页 |
·人工神经网络 | 第38页 |
·时间序列分析法 | 第38-39页 |
·漏损频率及时间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39-44页 |
·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39-41页 |
·管网漏损频率预测 | 第41-43页 |
·管道漏损时间预测 | 第43-44页 |
·漏失水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4-55页 |
·三次指数平滑模型的建立 | 第45-49页 |
·GRBF 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9-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管网漏损安全性评价模型研究 | 第57-76页 |
·管网漏损安全性评价基本内涵 | 第57-58页 |
·管网安全评价流程 | 第57-58页 |
·层次分析法(AHP)简介 | 第58页 |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8-70页 |
·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59页 |
·建立指标评价体系过程 | 第59-70页 |
·管网漏损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70-74页 |
·模糊评价理论简介 | 第70页 |
·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70-73页 |
·综合评价及结论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第6章 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改进与完善 | 第76-80页 |
·漏损控制模块功能简介 | 第76页 |
·数字化系统集成 | 第76-8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