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南慈善机构研究--以养济院、普济堂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一章 中国传统慈善思想与清代河南慈善事业的兴起 | 第16-27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慈善思想的发展 | 第16-19页 |
一 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 第16-17页 |
二 道教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 第17-18页 |
三 佛教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清代河南慈善事业兴起的历史背景 | 第19-27页 |
一 善书的传播 | 第19-21页 |
二 自然灾害频发 | 第21-24页 |
三 明末官办慈善机构积弊严重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清代河南的养济院 | 第27-49页 |
第一节 清代河南养济院的统计分析 | 第28-43页 |
第二节 清代河南养济院的经营管理 | 第43-49页 |
一 发展特点 | 第44-45页 |
二 组织运营形式 | 第45-49页 |
第三章 清代河南的普济堂 | 第49-74页 |
第一节 清代河南普济堂的统计分析 | 第49-68页 |
一 基本信息统计 | 第49-59页 |
二 民间捐助情况统计 | 第59-68页 |
第二节 清代河南普济堂的建立运营 | 第68-74页 |
一 收养对象 | 第68页 |
二 机构性质 | 第68-69页 |
三 王士俊任职与普济堂的发展 | 第69-74页 |
结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