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21页 |
| 第一章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第10-15页 |
| 一、中医有关骨质疏松症的古籍记载 | 第10页 |
| 二、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第10-12页 |
| 三、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 第12-14页 |
| 四、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的研究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西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 第15-21页 |
| 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 第15-16页 |
| 二、西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原理的研究 | 第16-17页 |
| 三、西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测量方法的研究 | 第17页 |
| 四、西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研究 | 第17-21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1-27页 |
| 第一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1-22页 |
| 一、病例来源 | 第21页 |
| 二、诊断标准 | 第21页 |
| 三、病例筛选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治疗方法及指标观察 | 第22-23页 |
| 一、分组 | 第22页 |
| 二、治疗方法 | 第22页 |
| 三、观察指标 | 第22-23页 |
| 四、观察指标评定标准 | 第23页 |
| 五、观察方法 | 第23页 |
| 六、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23页 |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23-27页 |
| 一、一般资料 | 第23-24页 |
| 二、治疗效果比较 | 第24-26页 |
| 三、不良反应的观察 | 第26-27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7-33页 |
| 一、骨宝丸的组方特点和药理研究 | 第27-28页 |
| 二、骨宝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的探讨 | 第28-29页 |
| 三、血钙、碱性磷酸酶、活性维生素D3、雌二醇与骨代谢的相关性 | 第29-32页 |
| 四、不足与展望 | 第32-33页 |
| 结语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 附录 | 第38-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