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言 | 第11-13页 |
一、侦查行为可诉性的相关概念 | 第13-25页 |
(一) 侦查与侦查行为 | 第13-15页 |
(二) 侦查权的性质 | 第15-18页 |
(三) 侦查行为主体的界定 | 第18-22页 |
(四) 侦查行为的可诉性 | 第22-25页 |
二、侦查行为可诉的必要性 | 第25-29页 |
(一) 对侦查行为有效制约的救济手段 | 第25-26页 |
(二) 维持控辩平衡的必然要求 | 第26-27页 |
(三) 与国际接轨的现实需要 | 第27-29页 |
三、侦查行为可诉的法理基础 | 第29-34页 |
(一) 法律的双向运行模式 | 第29-30页 |
(二) 分权制衡理论 | 第30页 |
(三) 正当法律程序理论与法律保留原则 | 第30-32页 |
(四) 人权保障原则 | 第32-34页 |
四、侦查行为可诉性的制度构建 | 第34-39页 |
(一) 确立侦查行为的可诉性 | 第34-35页 |
(二) 构建司法审查制度 | 第35-37页 |
(三) 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