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财政支出论文

政府引导基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导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1 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第10-11页
        1.2.2 政府引导基金发展研究第11页
        1.2.3 政府引导基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第11-12页
        1.2.4 文献述评第12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3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页
    1.4 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4-21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8页
        2.1.1 中小企业融资的定义第14-15页
        2.1.2 政府引导基金的定义与主要特征第15页
        2.1.3 基于政府引导基金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第15-18页
    2.2 理论基础第18-21页
        2.2.1 市场失灵理论第18-19页
        2.2.2 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第19页
        2.2.3 委托代理理论第19-20页
        2.2.4 社会资本理论第20-21页
第三章 政府引导基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历程及现状分析第21-28页
    3.1 政府引导基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历程第21-24页
        3.1.1 第一个时期:酝酿探索期(1985年-2001年)第21页
        3.1.2 第二个时期:蓬勃兴起期(2002年-2005年)第21-22页
        3.1.3 第三个时期:调整储蓄期(2006年-2014年)第22-23页
        3.1.4 第四个时期:加速发展期(2014年-至今)第23-24页
    3.2 中小企业政府引导基金情况第24-28页
        3.2.1 中小企业政府引导基金的支持政策措施第24页
        3.2.2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第24-25页
        3.2.3 地方中小企业政府引导基金第25-28页
第四章 政府引导基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8-35页
    4.1 政府引导基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问题第28-32页
        4.1.1 母基金资金结存现象严重第28页
        4.1.2 政策性目标与市场规律不协调第28-29页
        4.1.3 政府部门忽视基金投后管理工作第29-30页
        4.1.4 政府引导基金退出渠道不畅第30-32页
    4.2 原因分析第32-35页
        4.2.1 政府出资态度趋于理性谨慎,子基金社会募资压力大第32页
        4.2.2 多重委托代理关系,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第32-33页
        4.2.3 政府部门和被投资中小企业对投后管理认识不足第33页
        4.2.4 风险投资市场制约因素明显,运作方面相对薄弱第33-35页
第五章 政府引导基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案例分析第35-42页
    5.1 北京市中小企业政府引导基金第35-37页
        5.1.1 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概况第35-36页
        5.1.2 北京市政府引导基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运作模式第36页
        5.1.3 北京市政府引导基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实施成效第36-37页
    5.2 云南省股权投资政府引导基金第37-40页
        5.2.1 云南省中小企业发展概况第37-38页
        5.2.2 云南省政府引导基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运作模式第38-39页
        5.2.3 云南省政府引导基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实施成效第39-40页
    5.3 案例分析启示第40-42页
第六章 政府引导基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第42-46页
    6.1 缓解政府引导基金募资难题第42页
        6.1.1 拓宽资金来源,增强地区金融集聚力第42页
        6.1.2 创新引导基金模式,放大资金引导效应第42页
    6.2 改变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策略第42-43页
        6.2.1 弱化投资地域限制,明确重点投资行业第42-43页
        6.2.2 重点投资科研成果转化阶段,扶持种子期中小企业第43页
    6.3 提高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水平第43-44页
        6.3.1 建立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同时完善基金考核机制第43页
        6.3.2 预防委托代理风险,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第43-44页
        6.3.3 加强引导基金投后管理,为中小企业对接资源第44页
    6.4 优化股权投资退出方式和环境第44-46页
        6.4.1 选择正确的退出方式,保证基金资金高效循环使用第44-45页
        6.4.2 深化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地区性股权交易市场第45-4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46-47页
    7.1 结论与不足第46页
    7.2 未来研究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说明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卫生支出、健康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31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下一篇:我国财政投入对新医疗改革发展的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