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4页 |
1.4.2 实证研究法 | 第14页 |
1.4.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 | 第14页 |
1.4.4 层次分析法 | 第14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高新区产城融合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支撑 | 第16-2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开发区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2 开发区转型 | 第17页 |
2.1.3 产城分离与产城融合 | 第17页 |
2.1.4 产业新区与新城 | 第17-18页 |
2.2 产城融合的基础理论 | 第18-21页 |
2.2.1 马丘比宪章与雅典宪章 | 第18-19页 |
2.2.2 精明增长理论 | 第19页 |
2.2.3 增长极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状分析 | 第21-32页 |
3.1 保定高新区概况 | 第21-22页 |
3.2 高新技术开发区在保定市的空间区位分析 | 第22-25页 |
3.3 保定市高新区城市功能建设现状 | 第25-26页 |
3.4 基于产业分类维度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3.5 基于区域分布维度的产业功能空间布局分析 | 第29-30页 |
3.6 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渊源 | 第30-32页 |
3.6.1 中心城区扩展 | 第30页 |
3.6.2 增长极模式发展 | 第30-32页 |
第4章 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城融合测度指标构建 | 第32-46页 |
4.1 保定市高新区职住平衡分析 | 第32-33页 |
4.1.1 职住平衡内涵 | 第32页 |
4.1.2 保定市高新区职住平衡测算 | 第32-33页 |
4.2 保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测度指标构建 | 第33-43页 |
4.2.1 产城融合度内涵 | 第33-34页 |
4.2.2 保定市高新区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4-43页 |
4.3 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6页 |
4.3.1 产区职住分离严重 | 第43页 |
4.3.2 产区用地规划混乱阻隔与城融合 | 第43页 |
4.3.3 产区经济效益问题 | 第43-46页 |
第5章 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高产城融合的对策 | 第46-49页 |
5.1 产区城区关系层面:构建面向保定的开放空间结构 | 第46-47页 |
5.2 产区规划布局层面:构建产区与城区融合规划部署 | 第47页 |
5.3 产区产业发展层面:产业联动错位发展与完善城市功能 | 第47-49页 |
5.3.1 实行产业联动与错位发展 | 第47页 |
5.3.2 提升产业能级及完善城市功能 | 第47-49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9-51页 |
6.1 结论 | 第49页 |
6.2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