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理论概述 | 第18-26页 |
2.1 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内涵 | 第18-19页 |
2.2 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3 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2.3.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2.3.2 信息化理论 | 第21-22页 |
2.4 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公共属性分析 | 第22-23页 |
2.5 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 第23-26页 |
第3章 珠海市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现状 | 第26-40页 |
3.1 珠海交通概况 | 第26-27页 |
3.2 珠海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回顾 | 第27-30页 |
3.2.1 1999 年至2005年初步建成信息化指挥体系 | 第28页 |
3.2.2 2006 年至2010年奠定指挥调度平面化基础 | 第28-29页 |
3.2.3 2011 年至2014年依托平台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 第29页 |
3.2.4 2015 年至今升级改造突出指挥集成和管控服务 | 第29-30页 |
3.3 珠海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 | 第30-34页 |
3.3.1 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 | 第30-32页 |
3.3.2 搭建丰富的应用平台 | 第32-34页 |
3.4 珠海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应用实践与成效 | 第34-40页 |
3.4.1 依托信息化手段保障航展交通组织 | 第34-37页 |
3.4.2 研发交通信号平台开展信号优化 | 第37页 |
3.4.3 推进“互联网+交管服务”方便市民办事 | 第37-38页 |
3.4.4 提升信息服务水平科学出行诱导 | 第38页 |
3.4.5 研发系统实现交通设施标准管理 | 第38-40页 |
第4章 珠海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经验借鉴 | 第40-50页 |
4.1 珠海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0-45页 |
4.1.1 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 | 第40-41页 |
4.1.2 现行警务工作机制与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 第41-42页 |
4.1.3 顶层设计规划水平还不够高 | 第42-43页 |
4.1.4 信息安全管理还存在安全风险 | 第43-44页 |
4.1.5 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第44-45页 |
4.2 国内先进城市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借鉴 | 第45-50页 |
4.2.1 深圳市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 | 第45-47页 |
4.2.2 常州市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 | 第47-48页 |
4.2.3 厦门市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 | 第48-50页 |
第5章 珠海市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建议及对警务模式再造启示 | 第50-60页 |
5.1 珠海市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建议 | 第50-57页 |
5.1.1 提高全警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 第50-51页 |
5.1.2 建立信息化条件下交通管理警务机制 | 第51-52页 |
5.1.3 从战略高度做好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 | 第52-53页 |
5.1.4 采取措施保障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有效 | 第53-54页 |
5.1.5 建立科技信息化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 第54-55页 |
5.1.6 提升信息化便民利民服务水平 | 第55-57页 |
5.2 对警务模式再造的启示 | 第57-60页 |
5.2.1 警情研判机制的再造 | 第57页 |
5.2.2 勤务指挥机制的再造 | 第57-58页 |
5.2.3 路面勤务机制的再造 | 第58-59页 |
5.2.4 监督考核机制的再造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