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高功率过模波导功率传输与分配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高功率微波概述第12-13页
    1.2 高功率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概述第13-14页
    1.3 波导功率传输与分配关键技术研究现状第14-19页
        1.3.1 波导转弯结构的特点、发展现状第14-15页
        1.3.2 波导模式转换结构的特点、发展现状第15-18页
        1.3.3 波导功分结构的特点、发展现状第18页
        1.3.4 矩形波导壁上感应电流引起的损耗研究第18-19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2页
第2章 过模圆波导TM_(01)模转弯技术研究第22-37页
    2.1 过模圆波导TM_(01)模转弯结构的设计思想与基本原理第22-23页
    2.2 扇形波导和圆波导基础理论第23-26页
        2.2.1 扇形波导内微波模式第24-25页
        2.2.2 圆波导内微波模式第25-26页
    2.3 弯曲圆波导模型设计与理论分析第26-32页
        2.3.1 微波模式转换过程第27页
        2.3.2 微波模式转换过程中的理论分析第27-31页
        2.3.3 扇形波导TE_(11)模转弯分析第31-32页
        2.3.4 微波反射匹配第32页
    2.4 模型的仿真实现与实验验证第32-34页
        2.4.1 仿真结果第32-33页
        2.4.2 实验验证第33-34页
    2.5 过模圆波导TM01模80°转弯结构第34-35页
    2.6 同轴TEM模转弯结构第35-36页
    2.7 总结第36-37页
第3章 过模圆波导-矩形波导功分与模式转换技术研究第37-44页
    3.1 过模圆波导-4路矩形波导结构的设计思想与基本原理第37-38页
    3.2 矩形波导基础理论第38-41页
        3.2.1 矩形波导内微波模式分析第38-39页
        3.2.2 矩形波导壁上的欧姆热损耗第39-41页
    3.3 模型的设计及其内微波转换过程分析第41-42页
    3.4 仿真结果第42-43页
    3.5 总结第43-44页
第4章 过模矩形波导功率分配及转弯技术研究第44-52页
    4.1 过模矩形波导功分器第44-47页
        4.1.1 过模矩形波导功分器的设计思想与基本原理第44-46页
        4.1.2 过模矩形波导功分器的改进设计及模式转换分析第46页
        4.1.3 仿真结果第46-47页
    4.2 过模矩形波导转弯结构第47-49页
        4.2.1 过模矩形波导转弯结构的设计思想与基本原理第47-48页
        4.2.2 过模矩形波导转弯结构的改进设计第48页
        4.2.3 仿真结果第48-49页
    4.3 其他参数对过模矩形波导结构性能的影响第49页
    4.4 过模矩形波导功分与转弯结构级联第49-51页
        4.4.1 矩形波导级联拓扑结构第49-50页
        4.4.2 过模矩形波导级联仿真第50-51页
    4.5 总结第51-52页
第5章 过模圆波导TE_(11)-TM_(01)模正交模式转换技术研究第52-64页
    5.1 圆波导TE_(11)-TM_(01)正交模式转换器的设计思想与基本原理第52-54页
        5.1.1 模式转换器的设计要求第52-53页
        5.1.2 功率容量和高阶模式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第53-54页
    5.2 圆波导TE_(11)-TM_(01)正交模式转换器的设计与理论分析第54-61页
        5.2.1 圆波导TE_(11)-半圆波导TE_(11)第55-57页
        5.2.2 P_1-P_5半圆波导TE_(11)模传输特性第57-59页
        5.2.3 两路半圆波导TE_(11)模式合成第59-60页
        5.2.4 P_6-P_7段圆波导TE_(21)模的抑制第60页
        5.2.5 模式转换器内微波反射匹配第60-61页
    5.3 仿真设计与实验验证第61-63页
        5.3.1 仿真设计及优化第61-62页
        5.3.2 实验验证第62-63页
    5.4 总结第63-6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7页
    6.1 主要工作与总结第64-65页
    6.2 研究展望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超宽带紧耦合阵列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基于用户中心点访问上下文的边缘缓存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