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地基和基础的理论和计算论文

跨地裂缝建筑物基础破坏机理和影响范围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地裂缝的研究意义及目的第9-10页
    1.2 地裂缝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跨地裂缝建筑物的破坏特征第15-25页
    2.1 西安地裂缝概况第15-16页
    2.2 地裂缝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特征第16-24页
        2.2.1 地裂缝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类型第16-17页
        2.2.2 地裂缝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形态特征第17-21页
            2.2.2.1 地裂缝垂直位错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形态特征第17-18页
            2.2.2.2 伴有水平张拉的垂直位错地裂缝作用下的建筑物破坏形态特征第18-21页
        2.2.3 地裂缝作用下不同基础形式和不同材料的建筑物的破坏特征第21-22页
        2.2.4 地裂缝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简化模式第22-24页
    2.3 地裂缝对建筑物的破坏机理第24-25页
第三章 地裂缝对建筑物影响的主要因素第25-31页
    3.1 西安地裂缝活动的运动特征第26-27页
    3.2 地裂缝两侧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性第27-29页
        3.2.1 地裂缝上、下盘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性第27-28页
        3.2.2 地裂缝正常区和变形区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性第28-29页
    3.3 西安地裂缝的破裂区范围与影响区范围第29-31页
        3.3.1 地裂缝的破裂区范围第29页
        3.3.2 地裂缝的影响区范围第29-31页
第四章 跨地裂缝建筑物基础破坏的数值模拟分析第31-47页
    4.1 FLAC3D数值分析软件概述第31-32页
    4.2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尺寸、参数的设定第32-34页
        4.2.1 模型本构关系第32页
        4.2.2 模型尺寸建立第32-33页
        4.2.3 计算参数选取第33-34页
    4.3 数值模拟的结果及分析第34-47页
        4.3.1 模型模拟成果第34-45页
            4.3.1.1 地裂缝作用下筏板基础的位移变化情况第34-38页
            4.3.1.2 地裂缝作用下筏板基础的应力变化情况第38-41页
            4.3.1.3 地裂缝作用下筏板基础的应变变化情况第41-45页
        4.3.2 模拟成果分析第45-47页
第五章 地裂缝影响宽度的模拟分析第47-54页
    5.1 模拟软件MIDAS的介绍第47-48页
    5.2 模型的建立与参数的确定第48-49页
    5.3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49-54页
        5.3.1 土体位移模拟成果第49-52页
        5.3.2 成果分析第52-54页
第六章 跨地裂缝建筑物的防治处理措施第54-59页
    6.1 时间避让法第54-55页
        6.1.1 跨地裂缝建筑物未被破坏的典型事例来证实时间避让法可行性第54-55页
        6.1.2 跨地裂缝建筑物完好无损的原因探讨第55页
    6.2 空间避让法第55页
    6.3 部分拆除法第55页
    6.4 裂缝置换法第55-56页
    6.5 跨地裂缝建筑物的特殊处理措施第56-59页
        6.5.1 静压注浆法第56页
        6.5.2 石灰桩顶升纠偏法第56-57页
        6.5.3 建筑物抽砂纠偏法第57页
        6.5.4 浸水纠偏法第57-59页
结论与展望第59-62页
    结论第59-60页
    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澜沧江上游杂多县城段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危险范围预测研究
下一篇:吴起油田油沟油区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