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3 本文创新点 | 第13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电磁偶极子互补型天线理论 | 第15-33页 |
2.1 微带天线基本特点 | 第15页 |
2.2 微带天线的辐射原理 | 第15-16页 |
2.3 微带天线的馈电 | 第16-20页 |
2.3.1 直接耦合 | 第16-18页 |
2.3.2 耦合馈电 | 第18-20页 |
2.3.3 口径耦合 | 第20页 |
2.4 天线的性能参数 | 第20-24页 |
2.4.1 电压驻波比 | 第20-21页 |
2.4.2 方向图 | 第21-22页 |
2.4.3 方向性系数 | 第22页 |
2.4.4 效率 | 第22-23页 |
2.4.5 增益 | 第23页 |
2.4.6 极化 | 第23-24页 |
2.4.7 天线输入阻抗 | 第24页 |
2.5 电偶极子基本理论 | 第24-28页 |
2.5.1 电偶极子的电场与磁场 | 第24-27页 |
2.5.2 电偶极子的方向图 | 第27页 |
2.5.3 电偶极子的辐射 | 第27-28页 |
2.6 磁偶极子理论 | 第28-31页 |
2.7 电磁偶极子互补型天线工作原理 | 第31-32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矩形宽带电磁偶极子天线 | 第33-46页 |
3.1 结构 | 第33-35页 |
3.2 性能 | 第35-37页 |
3.2.1 SWR和增益 | 第35-36页 |
3.2.2 方向图 | 第36-37页 |
3.3 电磁偶极子天线原理 | 第37-38页 |
3.4 矩形宽带电磁偶极子天线参数分析 | 第38-41页 |
3.4.1 水平电偶极子长度L对天线性能影响 | 第38页 |
3.4.2 水平电偶极子长度W对天线性能影响 | 第38-39页 |
3.4.3 垂直短路贴片之间的距离S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4 垂直短路贴片高度H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 第40页 |
3.4.5 末端开路传输线的长度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3.5 阶梯形状馈线结构的电磁偶极子天线 | 第41-44页 |
3.5.1 采用阶梯形馈线的天线结构 | 第41-43页 |
3.5.2 阶梯形馈线的天线性能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蝶形宽带电磁偶极子天线 | 第46-56页 |
4.1 蝶形宽带电磁偶极子天线的结构 | 第46-48页 |
4.2 蝶形宽带电磁偶极子天线性能 | 第48-50页 |
4.2.1 蝶形宽带偶极子天线的电压驻波比和增益 | 第49-50页 |
4.2.2 蝶形宽带偶极子天线的方向图 | 第50页 |
4.3 蝶形宽带电磁偶极子天线参数分析 | 第50-55页 |
4.3.1 水平蝶形偶极子的外宽度W0对天线性能影响分析 | 第51页 |
4.3.2 水平蝶形偶极子的内宽度W1对天线性能影响分析 | 第51-52页 |
4.3.3 水平蝶形偶极子的长度L0对天线性能影响分析 | 第52-53页 |
4.3.4 天线高度对其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3-54页 |
4.3.5 垂直短路贴片的水平长度L2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4页 |
4.3.6 垂直短路贴片间距S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6-58页 |
5.1 论文主要工作和成果 | 第56页 |
5.2 展望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