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1、实验材料 | 第15-17页 |
1.1 实验对象 | 第15页 |
1.2 宫腔粘连分类标准 | 第15-16页 |
1.3 标本获取及冻存 | 第16页 |
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6页 |
1.5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6-17页 |
1.6 引物设计合成 | 第1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7-20页 |
2.1 取标本总RNA(包括新鲜冻存宫腔粘连组织、正常子宫内膜) | 第17-18页 |
2.2 取RNA的检测 | 第18页 |
2.3 反转录体系和程序 | 第18页 |
2.4 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方法、反应体系和程序 | 第18-19页 |
2.5 绘制标准曲线 | 第19-20页 |
2.6 样本检测 | 第20页 |
3、统计学分析 | 第20-21页 |
实验结果 | 第21-29页 |
1、荧光定量检测lncRNA-p21基因的表达 | 第21-24页 |
1.1 荧光定量扩增效率一致性检测 | 第21-22页 |
1.2 实时荧光定量特异性分析 | 第22-23页 |
1.3 lncRNA-p21在中重度宫腔粘连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 第23-24页 |
1.4 lncRNA-p21在不同等级RUA之间表达的差异性分析 | 第24页 |
2、lncRNA-p21的表达水平与中重度宫腔粘连临床高危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24-29页 |
2.1 如表2所示为89例宫腔粘连患者病例资料的一般情况 | 第24-26页 |
2.2 如表3所示,影响宫腔粘连程度的相关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2.3 lncRNA-p21的表达与中重度宫腔粘连临床高危因素的关系 | 第27-29页 |
讨论 | 第29-32页 |
1、关于宫腔粘连的高危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2、lncRNA-p21基因在宫腔粘连形成中的作用 | 第30-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综述 | 第36-46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7-48页 |
个人简历 | 第48-49页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