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张家口地区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其对营养物质吸收能力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4-18页
        1.2.1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第14-15页
        1.2.2 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第15页
        1.2.3 研究进展第15-18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技术路线第18-22页
    2.1 研究区域第18-21页
        2.1.1 自然环境概况第18-19页
        2.1.2 流域水污染现状第19-21页
    2.2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三章 张家口地区永定河-洋河流域水生植物多样性第22-36页
    3.1 调查点位布设第22-24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4-25页
        3.2.1 样品采集第24页
        3.2.2 工具与器材第24-25页
        3.2.3 分析方法第25页
    3.3 结果第25-31页
    3.4 讨论第31-36页
第四章 七种水生植物的氮去除能力第36-5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6-40页
        4.1.1 实验材料第36页
        4.1.2 实验仪器、药品第36-37页
        4.1.3 实验方法第37-40页
        4.1.4 指标测定方法第40页
        4.1.5 数据分析方法第40页
    4.2 结果第40-51页
        4.2.1 水生植物对总氮的去除第40-48页
        4.2.2 水生植物生物量第48-49页
        4.2.3 水生植物的植株全氮含量第49页
        4.2.4 水生植物氮积累量及氮吸收贡献率第49-51页
    4.3 讨论第51-54页
第五章 七种水生植物的磷去除能力第54-67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4页
        5.1.1 实验药品第54页
        5.1.2 指标测定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第54页
        5.1.3 数据分析方法第54页
    5.2 结果第54-64页
        5.2.1 水生植物对总磷的去除第54-58页
        5.2.2 水生植物在各个月份分别对总磷的去除率比较第58-62页
        5.2.3 水生植物磷积累量及磷吸收贡献率第62-64页
    5.3 讨论第64-6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7-71页
    6.1 结论第67-69页
    6.2 研究创新点第69页
    6.3 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强度开发背景下上海河道填堵特征及对河网水系结构的影响
下一篇:以烧结镁砂为基质的人工湿地强化除磷效果及其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