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1 为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服务第11页
        1.2.2 为耕地资源的合理持续利用服务第11页
        1.2.3 为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服务第11页
        1.2.4 为土地整治工作绩效评价服务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9页
        1.3.1 土地整治研究进展第12-15页
        1.3.2 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第15-19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第19-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3 技术路线第20-21页
2 理论与方法第21-29页
    2.1 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评价理论基础第21-23页
        2.1.1 耕地质量评价理论基础第21-23页
        2.1.2 产能核算理论基础第23页
    2.2 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第23-29页
        2.2.1 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评价的原则第23-24页
        2.2.2 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评价体系选取的原则第24-25页
        2.2.3 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及权重确定方法第25-27页
        2.2.4 分等单元划分方法第27-28页
        2.2.5 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的评价方法研究第28-29页
3 上高县土地整治区域概况第29-33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29-31页
        3.1.1 研究区范围第29页
        3.1.2 研究区自然条件第29页
        3.1.3 研究区社会经济状况第29-30页
        3.1.4 研究区土地利用情况第30-31页
        3.1.5 研究区基础设施状况第31页
    3.2 研究区土地整治工程情况第31-33页
        3.2.1 工程建设标准第31-32页
        3.2.2 工程总体布局第32页
        3.2.3 工程建设与投资情况第32-33页
4 上高县土地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第33-53页
    4.1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33-35页
        4.1.1 数据来源第33-35页
        4.1.2 数据处理第35页
    4.2 划分分等单元第35页
    4.3 分等参数体系的确定第35-41页
        4.3.1 因素指标区、耕作制度、指定作物、基准作物的确定第35页
        4.3.2 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的确定第35页
        4.3.3 最大产量、最大“产量-成本”指数和产量比系数的确定第35-37页
        4.3.4 评价因子的确定第37-38页
        4.3.5 权重的确定第38-40页
        4.3.6“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规则表确定第40-41页
    4.4 土地整治前后耕地自然等别评价第41-45页
        4.4.1 自然质量分确定第41-42页
        4.4.2 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及自然质量等别确定第42-45页
    4.5 耕地利用等别评价第45-48页
        4.5.1 土地利用系数确定第45-46页
        4.5.2 耕地利用等指数及利用等别确定第46-48页
    4.6 耕地经济等别评价第48-53页
        4.6.1 土地经济系数确定第48-49页
        4.6.2 耕地经济等指数及等别确定第49-53页
5 上高县土地整治前后耕地产能核算研究第53-57页
    5.1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53-54页
        5.1.1 数据来源第53页
        5.1.2 调查数据检验修正第53页
        5.1.3 标准粮换算第53-54页
    5.2 产能核算模型构建第54-55页
        5.2.1 理论产能核算模型第54页
        5.2.2 可实现产能核算模型第54-55页
        5.2.3 实际产能核算模型第55页
    5.3 产能核算结果第55-57页
6 土地整治前后耕地质量变化分析第57-77页
    6.1 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分析第57-66页
        6.1.1 各等别面积变化第57-59页
        6.1.2 等别间变化第59-66页
    6.2 耕地产能变化分析第66-68页
    6.3 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分析第68-77页
        6.3.1 耕地质量变化影响因子分析第68-70页
        6.3.2 土地整治前后各因素变化分析第70-77页
7 总结第77-79页
    7.1 主要结论第77-78页
    7.2 主要创新与不足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阳能LED杀虫灯的研制
下一篇:架空输电线路大风灾害预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