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表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14-18页 |
1 病例来源 | 第14页 |
2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3 诊断标准 | 第14-15页 |
4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5 排除标准 | 第15-16页 |
6 观察的内容及指标 | 第16页 |
7 操作方法及质量控制 | 第16-17页 |
8 统计学方法 | 第17页 |
9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部分 结果 | 第18-22页 |
1 DED与NED临床特点分析 | 第18-20页 |
1.1 人口生物学指标 | 第18页 |
1.2 糖脂代谢指标 | 第18-19页 |
1.3 并发症及合并症 | 第19-20页 |
2 DED与NED中医证型相比 | 第20页 |
3 DED相关因素分析 | 第20-22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2-33页 |
1 课题概况 | 第22页 |
2 中医对2型糖尿病(消渴)和勃起功能障碍(阳痿等)的认识 | 第22-23页 |
2.1 对病名认识及渊源 | 第22页 |
2.2 对消渴合并ED的认识 | 第22-23页 |
3 现代医学对勃起功能及DED的认识 | 第23-28页 |
3.1 阴茎勃起的生理基础 | 第23-24页 |
3.2 糖尿病合并ED的发病机制 | 第24-26页 |
3.3 ED的治疗 | 第26-28页 |
4 T2DM合并ED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28-32页 |
4.1 糖尿病病程与DED | 第28-29页 |
4.2 糖化血红蛋白与DED | 第29页 |
4.3 BMI与DED | 第29-30页 |
4.4 GFR与DED | 第30页 |
4.5 中医证型方面 | 第30-32页 |
5 局限性 | 第32页 |
6 展望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附录 | 第37-42页 |
文献综述 | 第42-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