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与市场论文--市场论文--商业心理学、市场心理学论文

基于心理账户的移动互联网消费行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1-13页
    1.4 创新点第13-1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4-32页
    2.1 心理账户相关文献第14-20页
        2.1.1 心理账户的产生与发展第14-15页
        2.1.2 心理账户的分类结构第15-16页
        2.1.3 心理账户的特征第16-18页
        2.1.4 心理账户的运算规则第18-19页
        2.1.5 双通道心理账户第19-20页
    2.2 消费行为的相关文献第20-25页
        2.2.1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般模式(S-O-R模式)第20-21页
        2.2.2 科特勒行为选择模型第21页
        2.2.3 尼科西亚模式第21-22页
        2.2.4 恩格尔模式第22-23页
        2.2.5 霍华德—谢思模式第23-25页
    2.3 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分析第25-32页
        2.3.1 移动互联网的定义和特点第25-27页
        2.3.2 移动互联网消费行为的特征第27-28页
        2.3.3 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第28-29页
        2.3.4 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情况第29-32页
第三章 探究心理账户影响的预实验第32-35页
    3.1 预实验目的及思路第32页
    3.2 情景设计第32-33页
        3.2.1 实验—: 探讨心理账户的运算规律第32-33页
        3.2.2 实验二: 探讨心理账户的特征第33页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3-34页
    3.4 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研究设计第35-42页
    4.1 基于心理账户的用户移动互联网消费行为模型构建第35-36页
    4.2 模型中各因素指标的选取第36-40页
        4.2.1 外在因素指标第36-37页
        4.2.2 刺激与投入因素指标第37-38页
        4.2.3 心理账户指标第38-39页
        4.2.4 内在因素指标第39页
        4.2.5 反应因素指标第39-40页
    4.3 研究假设的提出第40-42页
第五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第42-56页
    5.1 问卷设计与问卷发放第42页
    5.2 数据分析第42-56页
        5.2.1 信度分析第42-43页
        5.2.2 效度分析第43-44页
        5.2.3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4-47页
        5.2.4 中介效应分析第47-53页
        5.2.5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第53-5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56-62页
    6.1 结论与展望第56-57页
    6.2 建议第57-62页
        6.2.1 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商的建议第57-59页
        6.2.2 针对移动互联网消费者的建议第59页
        6.2.3 针对电信运营商的建议第59-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第66-70页
    附录1: 预实验问卷第66-67页
    附录2: 基于心理账户的移动互联网消费行为研究问卷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感知价值和信任的商业共享平台用户使用意愿研究--以共享单车应用为例
下一篇:甘肃省电商扶贫路径探析--以成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