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4页 |
1.1.1 LTE与免授权频段 | 第9-13页 |
1.1.2 LAA与WiFi的共存挑战 | 第13-14页 |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现状及基础理论 | 第16-29页 |
2.1 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2.1.1 LTE在免授权频段接入共存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2.1.1.1 非LBT共存机制 | 第16-18页 |
2.1.1.1 基于LBT的共存机制 | 第18-21页 |
2.1.2 LAA和Wi-Fi接入共存技术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2.1 联盟博弈理论 | 第22-26页 |
2.2.1.1 联盟博弈基本概念 | 第22-24页 |
2.2.1.2 联盟博弈分类 | 第24-26页 |
2.2.2 凸优化和内点法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联盟博弈保障公平性的信道接入机制 | 第29-42页 |
3.1 系统模型与问题建模 | 第29-33页 |
3.1.1 Wi-Fi系统吞吐量 | 第30-32页 |
3.1.2 LAA系统容量 | 第32-33页 |
3.2 基于联盟博弈的信道接入机制 | 第33-37页 |
3.2.1 问题转化与求解 | 第33-35页 |
3.2.2 动态分簇接入算法描述 | 第35-37页 |
3.3 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基于D.C.规划的联合子信道和功率分配算法研究 | 第42-54页 |
4.1 系统建模 | 第42-44页 |
4.2 LAA簇内联合子信道和功率分配算法 | 第44-49页 |
4.2.1 问题转化与求解 | 第44-48页 |
4.2.2 联合子信道和功率分配算法 | 第48-49页 |
4.3 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4-56页 |
5.1 论文工作成果总结 | 第54-55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