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史论文--中国建筑史论文

西藏建筑的前世今生--拉萨地区建筑地域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既往研究第9-11页
        1.2.1 关于西藏建筑和西藏文化的研究第9-10页
            1.2.1.1 国外藏族建筑研究第9页
            1.2.1.2 国内藏族建筑研究第9-10页
        1.2.2 关于地域性文化的研究第10-11页
    1.3 相关概念及背景资料第11-13页
        1.3.1 西藏和拉萨地区第11页
        1.3.2 西藏的自然、宗教和建筑概况第11-13页
    1.4 解决问题和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1 解决问题第13-14页
        1.4.2 研究意义第14页
    1.5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第14-17页
第二章 汹涌的冲击——全球化浪潮下的西藏建筑第17-29页
    2.1 西藏经济的发展和建筑业的振兴第17-21页
        2.1.1 西藏的经济发展概述第17-19页
        2.1.2 近年来影响西藏经济的重大事件第19-20页
        2.1.3 西藏建筑行业的发展第20-21页
            2.1.3.1 建筑成本降低第20页
            2.1.3.2 建筑规模扩大第20-21页
            2.1.3.3 建筑设计单位和从业单位质和量的增长第21页
    2.2 传统藏式建筑在新时期的变化第21-26页
        2.2.1 传统藏式建筑体系第21-23页
            2.2.1.1 墙体第22页
            2.2.1.2 梁柱第22页
            2.2.1.3 屋顶第22-23页
            2.2.1.4 其他第23页
        2.2.2 藏式建筑体系的新特点第23-26页
            2.2.2.1 水泥和钢筋的使用:现代框架体系的确立第23-24页
            2.2.2.2 混凝土砌块的使用:围护结构的解放第24页
            2.2.2.3 高科技能源手段的应用:新技术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第24-25页
            2.2.2.4 装饰和藏式木作技艺的保留:西藏传统立面风格的延续第25-26页
    2.3 达蒙克斯之剑:新技术材料对于西藏建筑的影响第26-28页
        2.3.1 优点第26-27页
            2.3.1.1 结构稳定性加强第26页
            2.3.1.2 空间的解放和灵活性的加强第26页
            2.3.1.3 建筑物理性能的改善第26页
            2.3.1.4 建筑工期的缩短第26-27页
        2.3.2 缺点第27-28页
            2.3.2.1 建筑材料污染和不可再生第27页
            2.3.2.2 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改变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2.4.1 发展和进步是历史的趋势第28页
        2.4.2 变和不变:全球化语境下的思考第28-29页
第三章 诗意的延续——锚固在雪域高原的地域灵魂第29-52页
    3.1 天、地、人、神:西藏的自然、宗教和文化第29-32页
        3.1.1 藏传佛教的产生和发展第30-31页
        3.1.2 藏传佛教与西藏的文明第31-32页
    3.2 西藏建筑的空间第32-45页
        3.2.1 生长:天地之间的建筑第32-34页
        3.2.2 栖居:建筑空间与坛城第34-41页
            3.2.2.1 坛城的原型第34-36页
            3.2.2.2 对坛城形象的仿造第36-37页
            3.2.2.3 以坛城为原型的创造第37-39页
            3.2.2.4 转经和轮回:栖息于建筑的精神王国中第39-41页
        3.2.3 营造:工匠对于神性空间的理解和塑造第41-45页
            3.2.3.1 光与建筑内部空间的塑造第41-44页
            3.2.3.2 空间序列和建筑外部空间的塑造第44-45页
    3.3 西藏建筑的形象第45-50页
        3.3.1 西藏的建筑色彩第45-48页
        3.3.2 西藏的建筑装饰第48-50页
            3.3.2.1 金工法器装饰第48-49页
            3.3.2.2 绘画装饰第49-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3.4.1 地域灵魂第50页
        3.4.2 锚固和延续第50-52页
第四章 自豪的重构——藏族建筑在新时期的地域性表达第52-72页
    4.1 包容与更新:藏人与八廓街第52-57页
        4.1.1 八廓街的历史演变第52-53页
        4.1.2 八廓街的新建建筑第53-55页
        4.1.3 八廓街街道尺度和城市肌理的延续第55-57页
    4.2 符号文化:旅游者与藏式建筑第57-63页
        4.2.1 符号化的西藏第57-58页
        4.2.2 符号化的建筑第58-60页
            4.2.2.1 文化符号:名称、文字及其他第58页
            4.2.2.2 色彩和材质第58-59页
            4.2.2.3 陈设和家具第59-60页
        4.2.3 旅游建筑实例第60-63页
            4.2.3.1 宁静温馨的藏式家庭旅馆第60-62页
            4.2.3.2 优雅古朴的藏式酒吧第62-63页
    4.3 抽象和还原:外来建筑师与西藏新建筑实践第63-70页
        4.3.1 拉萨火车站第63-65页
        4.3.2 西藏大学图书馆第65-67页
        4.3.3 雅鲁藏布江码头,灵芝接待站及其他第67-70页
            4.3.3.1 雅鲁藏布江码头第67-68页
            4.3.3.2 灵芝接待站第68-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轮回与重生——关于地域性文化和建筑的反思第72-80页
    5.1 反思之一:信仰、心态和话语权第73-75页
    5.2 反思之二:保护原住民第75-78页
    5.3 反思之三:建筑更深层次的地域性表达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施工组织与计划设计
下一篇:强夯法加固机理及在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