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1-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40页 |
1. 糖生物学 | 第15-27页 |
1.1 糖基化修饰 | 第15-17页 |
1.1.1 N-糖基化 | 第15页 |
1.1.2 O-糖基化 | 第15-16页 |
1.1.3 C-糖基化 | 第16-17页 |
1.1.4 糖鞘脂(Glycosphingolipid) | 第17页 |
1.1.5 蛋白聚糖 | 第17页 |
1.2 肿瘤细胞中糖修饰的改变 | 第17-27页 |
1.2.1 糖修饰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19-21页 |
1.2.1.1 糖修饰对肿瘤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 | 第19-20页 |
1.2.1.2 聚糖作为肿瘤生长因子的共同受体 | 第20页 |
1.2.1.3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糖基化修饰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20-21页 |
1.2.1.4 基于糖基化修饰在肿瘤生长中所起作用的治疗策略 | 第21页 |
1.2.2 糖修饰对肿瘤细胞侵入的影响 | 第21-24页 |
1.2.2.1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 第21-22页 |
1.2.2.2 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 | 第22-23页 |
1.2.2.3 基质的降解和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 | 第23-24页 |
1.2.2.4 基于糖基化修饰在肿瘤浸润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治疗策略 | 第24页 |
1.2.3 糖修饰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 第24-26页 |
1.2.3.1 硫酸肝素蛋白聚糖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 第25页 |
1.2.3.2 基于糖基化修饰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治疗策略 | 第25-26页 |
1.2.4 糖基化修饰对肿瘤通过循环系统扩散的影响 | 第26页 |
1.2.5 糖基化修饰对肿瘤免疫逃逸的影响 | 第26-27页 |
1.2.5.1 基于肿瘤粘蛋白糖基化参与的肿瘤免疫逃逸治疗策略 | 第27页 |
1.2.5.2 基于肿瘤糖脂糖基化参与的肿瘤免疫逃逸治疗策略 | 第27页 |
2. 药用真菌化学研究进展 | 第27-34页 |
2.1 萜类 | 第28-29页 |
2.1.1 倍半萜类化合物 | 第28-29页 |
2.1.2 二萜类化合物 | 第29页 |
2.1.3 三萜类化合物 | 第29页 |
2.2 含氮小分子化合物 | 第29-30页 |
2.2.1 生物碱 | 第29-30页 |
2.2.2 腺苷类 | 第30页 |
2.2.3 环肽类 | 第30页 |
2.2.4 鞘脂 | 第30页 |
2.3 甾醇类化合物 | 第30-31页 |
2.4 真菌多糖 | 第31-32页 |
2.5 蛋白质 | 第32-34页 |
2.5.1 真菌免疫调节蛋白(fingal immunomodulatory pmtein,FIP) | 第32页 |
2.5.2 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RIPS) | 第32页 |
2.5.3 核糖核酸酶(Ribonucleases,RNases) | 第32-33页 |
2.5.4 凝集素(lectin) | 第33-34页 |
3. 利用凝集素的肿瘤靶向治疗 | 第34-40页 |
3.1 基于N-连接糖修饰改变的凝集素靶向治疗 | 第35-36页 |
3.2 基于O-连接糖修饰改变的凝集素靶向治疗 | 第36-37页 |
3.3 基于唾液酸化修饰改变的凝集素靶向治疗 | 第37-38页 |
3.4 基于唾液酸化Lewis糖修饰的凝集素靶向治疗 | 第38-40页 |
第二章 rAAL抗肿瘤活性与细胞表面抗原糖基化的关系 | 第40-65页 |
1.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4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5页 |
2.1 糖芯片分析 | 第40-41页 |
2.2 rAAL的原核表达和纯化 | 第41-42页 |
2.2.1 pET28b原核系统表达蛋白 | 第41页 |
2.2.2 Ni2+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 | 第41-42页 |
2.3 细胞培养及试剂 | 第42页 |
2.4 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 第42页 |
2.5 AnnexinV/PI双染凋亡细胞检测实验 | 第42页 |
2.6 Western blot | 第42-43页 |
2.7 rAAL的细胞表面结合能力实验 | 第43-44页 |
2.8 糖基转移酶mRNA表达水平检测 | 第44页 |
2.9 稳定细胞系的构建 | 第44-45页 |
2.9.1 过表达ST3GAL1的Jurkat稳定细胞系的构建 | 第44-45页 |
2.9.2 过表达GAL3ST2的HL60稳定细胞系的构建 | 第45页 |
2.9.3 过表达GAL3ST2的HeLa稳定细胞系的构建 | 第4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5-62页 |
3.1 糖芯片分析rAAL识别的糖配体 | 第45-48页 |
3.2 rAAL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 | 第48-49页 |
3.3 rAAL依赖糖结合活性诱导细胞凋亡 | 第49-50页 |
3.4 rAAL的肿瘤生长抑制活性和rAAL的细胞亲和力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3.5 rAAL突变体R85A的细胞亲和力和细胞生长抑制能力 | 第51-52页 |
3.6 TF相关抗原合成途径分析 | 第52-53页 |
3.7 抑制O-聚糖合成对rAAL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53-55页 |
3.8 rAAL结合的主要配体不是TF抗原 | 第55页 |
3.9 定量分析细胞中合成TF相关抗原的糖基转移酶的mRNA表达水平 | 第55-57页 |
3.10 合成TF相关抗原的糖基转移酶mRNA表达水平与rAAL细胞抑制率相关性分析 | 第57-59页 |
3.11 改变GAL3ST2和ST3GAL1的比值对rAAL细胞亲和力和rAAL细胞抑制率的影响 | 第59-62页 |
4. 讨论 | 第62-64页 |
4.1 TF及相关抗原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 第62-63页 |
4.2 sulfo-TF二糖是rAAL的重要生理配体之一 | 第63页 |
4.3 rAAL在sulfo-TF二糖研究,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 第63-64页 |
4.4 AAL依赖caspase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 第64页 |
5. 本章小结与展望 | 第64-65页 |
第三章 抗肿瘤蛋白AAD的分离纯化及其酶活特性分析 | 第65-81页 |
1.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6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5-70页 |
2.1 杨树菇粗蛋白的提取 | 第65-66页 |
2.2 AAD的分离、纯化 | 第66页 |
2.2.1 Heparin Sepharose | 第66页 |
2.2.2 HPLC | 第66页 |
2.3 细胞培养 | 第66页 |
2.4 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 第66页 |
2.5 Hoechest33258染色 | 第66-67页 |
2.6 PI单染凋亡细胞检测实验 | 第67页 |
2.7 Western blot | 第67-68页 |
2.8 胶内DNase酶活检测 | 第68页 |
2.9 AAD的DNase酶活特性检测 | 第68页 |
2.9.1 AAD底物特异性 | 第68页 |
2.9.2 AAD最适pH值 | 第68页 |
2.9.3 AAD最适温度 | 第68页 |
2.9.4 金属离子和各种抑制剂对AAD酶活的影响 | 第68页 |
2.10 DNase酶活检测 | 第68-69页 |
2.11 圆二色谱分析 | 第69页 |
2.12 内源荧光光谱分析 | 第69页 |
2.13 LC/MS/MS | 第69-70页 |
2.13.1 还原烷基化蛋白质消化操作流程 | 第69页 |
2.13.2 LC/MS/MS质谱参数 | 第69-70页 |
2.13.3 数据库检索 | 第7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0-78页 |
3.1 AAD的分离与纯化 | 第70-71页 |
3.2 AAD的抗肿瘤活性检测 | 第71-72页 |
3.3 AAD的DNase酶活特性 | 第72-74页 |
3.4 金属离子螯合剂和变性剂对AAD的DNase酶活的影响 | 第74-75页 |
3.5 AAD质谱测序及结果比对 | 第75-78页 |
3.6 Aa-Pri1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用AAD多抗鉴定AAD和Aa-Pri1的同源性 | 第78页 |
4. 讨论 | 第78-79页 |
5. 本章小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3页 |
攻博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