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 问题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优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 第9-10页 |
2、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优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四) 研究的主要难点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 主要难点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其价值 | 第16-26页 |
(一)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涵义解析 | 第16-17页 |
(二)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 第17-22页 |
1、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 | 第20-22页 |
(三)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22-26页 |
1、 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看其经济价值 | 第22-23页 |
2、 从教育学角度看其教育价值 | 第23-24页 |
3、 从教育公平理论看其政治价值 | 第24-26页 |
二、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6-40页 |
(一)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26-28页 |
(二)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实施成果 | 第28-29页 |
(三)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问题分析 | 第29-40页 |
1、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功能未完全实现 | 第29-31页 |
2、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政策稳定性不强 | 第31-33页 |
3、 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对象资格认定困难 | 第33-37页 |
4、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助后管理教育薄弱 | 第37页 |
5、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绩效评估体系亟待建立 | 第37-38页 |
6、 国家奖助学金资助范围扩大导致负面影响 | 第38-40页 |
三、 发达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40-43页 |
(一) 美国资助政策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1页 |
(二) 日本资助政策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43页 |
四、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优化路径 | 第43-58页 |
(一) 提高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政策稳定性 | 第43-44页 |
(二) 增强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对象认定的科学性 | 第44-52页 |
1、 细化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资助申请条件 | 第44-46页 |
2、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 | 第46-48页 |
3、 量化资格认定的评优标准 | 第48-50页 |
4、 实现国家奖助学金阳光评审 | 第50-52页 |
(三) 重视国家奖助学金助后管理与人文关怀 | 第52-54页 |
(四) 规范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运行管理 | 第54-56页 |
1、 完善资助管理机构设置 | 第54-55页 |
2、 保证专项学生资助管理经费 | 第55-56页 |
3、 配备一流学生资助管理队伍 | 第56页 |
(五) 构建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绩效评估体系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