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轨接触分析及其对桥架结构的影响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轮轨接触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接触理论的发展 | 第9-10页 |
1.2.2 轮轨关系的研究 | 第10页 |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课题相关理论 | 第12-22页 |
2.1 接触理论 | 第12-16页 |
2.1.1 弹性接触的赫兹理论 | 第12-14页 |
2.1.2 两物体的二维接触问题 | 第14-16页 |
2.2 薄板理论 | 第16-21页 |
2.2.1 薄板弯曲的基本假定 | 第16-18页 |
2.2.2 应力应变与挠度的关系 | 第18-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有限元求解方法 | 第22-29页 |
3.1 基本思想 | 第22-23页 |
3.2 对接触问题的求解 | 第23-26页 |
3.2.1 接触界面条件 | 第23-25页 |
3.2.2 求解过程 | 第25-26页 |
3.3 对薄板弯曲问题的求解 | 第26-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轮轨接触的弹性和弹塑性分析 | 第29-43页 |
4.1 轮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34页 |
4.1.1 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4.1.2 单元选取及属性定义 | 第30-34页 |
4.1.3 模型的离散化 | 第34页 |
4.2 有限元模型载荷和边界条件 | 第34-35页 |
4.3 轮轨接触的弹性、弹塑性计算结果分析 | 第35-39页 |
4.3.1 弹性模型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4.3.2 弹塑性模型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4.4 对比分析 | 第39-42页 |
4.4.1 弹性结果与赫兹理论值的对比 | 第39-40页 |
4.4.2 弹性与弹塑性结果对比 | 第40-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不同载荷方式作用对主梁应力的影响 | 第43-49页 |
5.1 平均加载方式处理结果 | 第43-44页 |
5.2 对应加载方式处理结果 | 第44-46页 |
5.3 接触计算处理结果 | 第46-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总结 | 第4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详细摘要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