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突发事件下应急交通疏散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插图索引第14-15页
附表索引第15-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8页
        1.1.1 国内外突发事件增多第16页
        1.1.2 我国应急管理面临巨大挑战第16-18页
    1.2 研究意义第18-21页
        1.2.1 现实意义第18-20页
        1.2.2 理论意义第20-21页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第21-24页
        1.3.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2 研究思路第22-24页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4-34页
    2.1 应急交通疏散流程研究第24-25页
    2.2 应急交通疏散建模基础研究第25-28页
        2.2.1 生成疏散基本数据第25-26页
        2.2.2 假定交通疏散过程第26页
        2.2.3 确定疏散目的地第26-27页
        2.2.4 分派交通疏散路径第27-28页
        2.2.5 评估应急交通疏散方案第28页
    2.3 应急交通疏散模型分类研究第28-30页
        2.3.1 微观模型第29页
        2.3.2 宏观模型第29页
        2.3.3 中观模型第29-30页
    2.4 应急交通疏散的仿真研究第30-32页
    2.5 文献述评第32-34页
第3章 突发事件分类及应急疏散特征分析第34-45页
    3.1 突发事件分类、分级与交通需求特征第34-39页
        3.1.1 突发性事件分类第34-35页
        3.1.2 突发性事件分级第35-36页
        3.1.3 突发性事件交通需求特征第36-39页
    3.2 突发事件应急疏散要素第39-43页
        3.2.1 疏散的时间第39-40页
        3.2.2 疏散对象的规模第40-41页
        3.2.3 疏散的方式第41-42页
        3.2.4 疏散的区域第42-43页
    3.3 基于疏散网络的应急疏散分类第43-44页
        3.3.1 点对点应急疏散第43页
        3.3.2 点对面应急疏散第43-44页
        3.3.3 面对面应急疏散第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应急疏散模型构建第45-58页
    4.1 最短路径应急疏散模型第45-48页
        4.1.1 应急疏散网络构建第45-47页
        4.1.2 最短路径应急疏散数学模型第47-48页
        4.1.3 模型评价第48页
    4.2 最短时间应急疏散模型第48-52页
        4.2.1 疏散时间相关因素分析第49-50页
        4.2.2 最短时间应急疏散数学模型第50-52页
        4.2.3 模型评价第52页
    4.3 最小风险应急疏散模型第52-57页
        4.3.1 疏散风险相关因素分析第53-54页
        4.3.2 最小风险应急疏散数学模型第54-56页
        4.3.3 模型评价第56-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点对点疏散策略第58-71页
    5.1 多目标优化基本概念第58-60页
    5.2 多目标应急疏散的必要性第60-61页
        5.2.1 疏散目标对疏散效率的影响第60页
        5.2.2 多目标应急疏散思路第60-61页
        5.2.3 道路风险对疏散路径选择的影响第61页
    5.3 多目标点对点应急疏散模型第61-63页
        5.3.1 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第61-62页
        5.3.2 多目标模型的构建第62-63页
    5.4 多目标点对点应急疏散模型求解第63-70页
        5.4.1 求解思路第63-64页
        5.4.2 算法选择与算法设计第64-67页
        5.4.3 算例与结果分析第67-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6章 基于最优转向的点对面应急疏散策略第71-83页
    6.1 飓风应急疏散的特点第71-72页
    6.2 点对面飓风应急疏散模型构建第72-74页
        6.2.1 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第72-73页
        6.2.2 点对面应急疏散模型第73-74页
    6.3 疏散策略与仿真设计第74-77页
        6.3.1 疏散策略第74-75页
        6.3.2 仿真流程设计第75-77页
    6.4 算例仿真第77-82页
        6.4.1 算例设计第77-78页
        6.4.2 仿真结果第78-82页
    6.5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7章 基于 GIS 与多式联疏的面对面应急疏散策略第83-105页
    7.1 多式联疏的概念第83-86页
        7.1.1 多式联疏背景第83-85页
        7.1.2 多式联疏在应急疏散中的应用第85-86页
    7.2 地理信息系统与应急疏散第86-96页
        7.2.1 地理信息系统简介第86-88页
        7.2.2 地理信息系统在应急疏散中的作用第88-90页
        7.2.3 地理信息系统与多式联疏的综合应用第90-96页
    7.3 多式联疏的洪水灾害应急疏散第96-99页
        7.3.1 洪水灾害及其特征第96-97页
        7.3.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洪水风险识别与管理第97-98页
        7.3.3 基于 GIS 的洪水灾害区域风险识别第98-99页
    7.4 洪水灾害应急疏散的多式联疏模型求解第99-104页
        7.4.1 洪水灾害多式联疏模型第99-101页
        7.4.2 洪水灾害多式联疏模型求解第101-102页
        7.4.3 算例与结果分析第102-104页
    7.5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结论第105-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4页
致谢第114-116页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项目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生态视角下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研究
下一篇:无核葡萄胚胎发育的生理特性和胚挽救育种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