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西南地区自动观测联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需求分析 | 第15-20页 |
2.1 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 第15-16页 |
2.1.1 系统设计目标 | 第15页 |
2.1.2 系统设计原则 | 第15-16页 |
2.2 系统开发工具和测试平台 | 第16-17页 |
2.2.1 开发工具简介 | 第16页 |
2.2.2 版本控制工具 | 第16-17页 |
2.2.3 测试工具 | 第17页 |
2.3 系统功能需求 | 第17-20页 |
2.3.1 网络需求 | 第17页 |
2.3.2 数据采集需求 | 第17-18页 |
2.3.3 数据存储需求 | 第18页 |
2.3.4 数据传输需求 | 第18页 |
2.3.5 应用系统需求 | 第18-19页 |
2.3.6 系统性能需求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0-28页 |
3.1 系统技术线路 | 第20-21页 |
3.1.1 采用C/S和B/S/S的结合 | 第20-21页 |
3.1.2 WCF框架技术 | 第21页 |
3.2 系统结构设计 | 第21-23页 |
3.2.1 系统总体结构 | 第21-22页 |
3.2.2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 第22-23页 |
3.3 系统功能设计 | 第23-25页 |
3.4 数据处理设计 | 第25-27页 |
3.4.1 数据处理流程设计 | 第25页 |
3.4.2 数据查询与优化设计 | 第25-27页 |
3.5 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设计 | 第27-28页 |
3.5.1 可扩展性设计 | 第27页 |
3.5.2 可维护性设计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及实现 | 第28-63页 |
4.1 自观数据通信服务机 | 第29-37页 |
4.1.1 通信服务机功能设计 | 第29-31页 |
4.1.2 数据传输结构设计 | 第31-32页 |
4.1.3 数据正文的结构设计 | 第32-37页 |
4.2 自观数据通信客户机 | 第37-39页 |
4.2.1 通信客户机组成设计 | 第38页 |
4.2.2 通信客户机数据处理设计 | 第38-39页 |
4.3 自观数据实时监视系统 | 第39-44页 |
4.3.1 实时监视系统功能描述 | 第39-40页 |
4.3.2 实时监视系统组成描述 | 第40页 |
4.3.3 实时监视系统工作及实现 | 第40-44页 |
4.4 状态监视系统 | 第44-46页 |
4.4.1 实时状态监视系统功能描述 | 第45页 |
4.4.2 实时状态监视系统工作及实现 | 第45-46页 |
4.5 数据查询统计子系统 | 第46-48页 |
4.5.1 实时状态监视系统功能描述 | 第46-48页 |
4.6 系统关键技术详细设计 | 第48-63页 |
4.6.1 系统模块及函数设计列表 | 第48-51页 |
4.6.2 系统模块及函数详述 | 第51-63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第63-71页 |
5.1 系统测试 | 第63页 |
5.1.1 测试范围 | 第63页 |
5.1.2 测试环境 | 第63页 |
5.2 测试过程 | 第63-67页 |
5.2.1 测试阶段 | 第63-64页 |
5.2.2 测试用例及结果 | 第64-67页 |
5.3 BUG分析 | 第67-69页 |
5.3.1 BUG趋势 | 第67-68页 |
5.3.2 BUG严重度 | 第68页 |
5.3.3 BUG引入阶段 | 第68页 |
5.3.4 各阶段BUG引入的原因 | 第68-69页 |
5.4 缺陷原因及错误纠正 | 第69页 |
5.5 系统测试结论 | 第69-71页 |
5.5.1 系统功能性 | 第69-70页 |
5.5.2 易用性 | 第70页 |
5.5.3 可靠性 | 第70页 |
5.5.4 兼容性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