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及原因对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设计 | 第15-17页 |
第2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理论阐释 | 第17-27页 |
2.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7-22页 |
2.1.1 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保障思想的坚持与发展 | 第17-20页 |
2.1.2 对中国传统社会保障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 第20-21页 |
2.1.3 对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吸收与借鉴 | 第21-22页 |
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2.2.1 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与人民利益实现的必要存在 | 第22-23页 |
2.2.2 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社会保障建立的基本原则 | 第23-24页 |
2.2.3 满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是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 第24页 |
2.2.4 公平正义是社会保障的根本价值取向 | 第24页 |
2.2.5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保障追求的最终目标 | 第24-25页 |
2.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在农村实践的特点 | 第25-27页 |
2.3.1 社会保障实践机遇与挑战并存 | 第25页 |
2.3.2 社会保障对象呈复杂化趋势 | 第25-26页 |
2.3.3 社会保障水平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 第26-27页 |
第3章 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及困境透视 | 第27-32页 |
3.1 我国农村养老现状 | 第27-29页 |
3.1.1 我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建设进程 | 第27-28页 |
3.1.2 我国农村养老主要模式 | 第28-29页 |
3.2 我国农村养老困境 | 第29-32页 |
3.2.1 经济困境 | 第29-30页 |
3.2.2 生活照料困境 | 第30页 |
3.2.3 精神慰藉困境 | 第30-32页 |
第4章 我国农村养老困境原因探析 | 第32-38页 |
4.1 社会保障覆盖面窄 | 第32-33页 |
4.1.1 覆盖面较窄 | 第32页 |
4.1.2 城乡保障差异大 | 第32-33页 |
4.2 社会保障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33-34页 |
4.2.1 管理体制混乱,责任界定不清 | 第33页 |
4.2.2 管理权力不统一,缺乏有效监管机制 | 第33-34页 |
4.3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34-35页 |
4.3.1 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不健全,立法滞后 | 第34页 |
4.3.2 社会保障法律缺乏监督和实施机制 | 第34-35页 |
4.4 农村养老主体责任不明确 | 第35-38页 |
4.4.1 家庭主体层面 | 第35-36页 |
4.4.2 社区地缘层面 | 第36-37页 |
4.4.3 政府角色层面 | 第37-38页 |
第5章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路径 | 第38-44页 |
5.1 树立公平正义的农村社会保障观念 | 第38-40页 |
5.1.1 公平正义为社会保障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 第38-39页 |
5.1.2 公平正义为社会保障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 第39页 |
5.1.3 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 第39-40页 |
5.2 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40-42页 |
5.2.1 统筹城乡发展,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 | 第40-41页 |
5.2.2 健全法律制度,注重社会保障法律的有效监督 | 第41页 |
5.2.3 强化责任意识,注重社会保障责任的共同担当 | 第41-42页 |
5.3 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现代化 | 第42-43页 |
5.3.1 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 | 第42页 |
5.3.2 推动农村经济,依赖于城镇化发展 | 第42-43页 |
5.4 积极借鉴国外农村养老社会保障经验 | 第43-44页 |
5.4.1 转变传统保障观念,促进社会保障社会化 | 第43页 |
5.4.2 建立农村独立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