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RNA适体与代谢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0 前言第13-29页
    0.1 RNA 适体第13-20页
        0.1.1 RNA 适体的产生及特点第13-15页
        0.1.2 RNA 适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第15-16页
        0.1.3 RNA 适体与抗体的比较第16-17页
        0.1.4 RNA 适体在医药学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0.1.5 RNA 适体的局限性及解决策略第19-20页
    0.2 原核生物中的非编码小 RNA第20-26页
        0.2.1 原核分编码小 RNA 根据功能的分类第21-25页
        0.2.2 分子伴侣 Hfq 的作用第25页
        0.2.3 sRNA 功能的研究方法第25-26页
        0.2.4 sRNA 的研究前景第26页
    0.3 大肠杆菌中精氨酸的代谢途径第26-29页
1 体外筛选特异性结合精氨酸的 RNA 适体第29-52页
    1.1 实验材料第29-32页
        1.1.1 体外合成核酸文库第29页
        1.1.2 菌株和质粒第29-30页
        1.1.3 主要试剂第30-31页
        1.1.4 培养基和溶液第31-32页
    1.2 实验仪器第32-33页
    1.3 实验方法第33-40页
        1.3.1 体外构建单链 DNA 核酸文库第33页
        1.3.2 DNA 核酸文库的体外扩增及条件优化第33-35页
        1.3.3 RNA 文库的体外构建第35-36页
        1.3.4 核酸纯化方案第36-37页
        1.3.5 RNA 文库筛选结合精氨酸序列实验方案第37-38页
        1.3.6 次一级核酸文库的获得第38页
        1.3.7 连接转化测序鉴定实验方案第38-40页
        1.3.8 ITC 检测相互作用第40页
    1.4 实验结果第40-51页
        1.4.1 双链 DNA 文库的获得第40-41页
        1.4.2 单链 RNA 文库的获得第41-42页
        1.4.3 次级文库的扩增第42-44页
        1.4.4 筛选过程中阳性克隆的鉴定第44-45页
        1.4.5 筛选结果鉴定分析第45-46页
        1.4.6 RNA 序列结果分析第46-49页
        1.4.7 独立结合实验证明上述两个 RNA 分子的结合能力第49-50页
        1.4.8 ITC 检测 22-7 与游离精氨酸的结合力第50-51页
    1.5 小结与讨论第51-52页
2 RNA 适体 22-7 过表达体系的构建及其生物活性评价第52-71页
    2.1 实验材料第52-54页
        2.1.1 菌株和质粒第52-53页
        2.1.2 主要试剂第53页
        2.1.3 培养基和溶液第53-54页
    2.2 实验仪器第54页
    2.3 实验方法第54-61页
        2.3.1 体外合成 22-7 序列第54-55页
        2.3.2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第55-56页
        2.3.3 双酶切目的片段第56页
        2.3.4 胶回收目的片段第56-57页
        2.3.5 定点突变 pBAD/gIII B 载体实验方案第57-58页
        2.3.6 定点突变产物阳性克隆鉴定第58页
        2.3.7 双切 pBAD 载体序列第58页
        2.3.8 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第58-59页
        2.3.9 细菌总 RNA 提取第59页
        2.3.10 反转录 PCR第59-60页
        2.3.11 实时荧光定量 PCR第60-61页
    2.4 实验结果第61-69页
        2.4.1 22-7 序列 BLAST 序列分析第61页
        2.4.2 PUC 57 质粒提取第61-62页
        2.4.3 PUC 57 质粒双酶切电泳结果第62页
        2.4.4 pBAD 质粒定点突变电泳结果第62-63页
        2.4.5 pBAD 双切胶回收电泳结果第63页
        2.4.6 pBAD 连接目的片段阳性克隆的鉴定第63-64页
        2.4.7 诱导表达 22-7 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第64页
        2.4.8 细菌总 RNA 提取电泳结果第64-65页
        2.4.9 过表达体系检测 22-7 表达水平第65-66页
        2.4.10 荧光定量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第66-69页
    2.5 小结与讨论第69-71页
3 非编码小 RNA 结合代谢小分子功能的探索第71-82页
    3.1 实验材料第71-72页
        3.1.1 菌株和质粒第71页
        3.1.2 主要试剂第71-72页
    3.2 实验器材第72页
    3.3 实验方法第72-75页
        3.3.1 pBAD 定点突变后双酶切第72页
        3.3.2 大肠杆菌基因组提取第72-73页
        3.3.3 sgrS 基因克隆第73-74页
        3.3.4 目的基因片段与 T 载体连接,测序鉴定第74页
        3.3.5 sgrS 连接 T 载体双酶切鉴定回收第74页
        3.3.6 目的片段 sgrS 连接载体 pBAD第74-75页
    3.4 实验结果第75-81页
        3.4.1 基因组提取第75页
        3.4.2 sgrS 基因克隆第75页
        3.4.3 pBAD 定点突变琼脂糖电泳图第75-76页
        3.4.4 双酶切转化鉴定第76页
        3.4.5 sgrS 连 T 载体双切回收目的片段第76-77页
        3.4.6 sgrS 连 pBAD 载体,双酶切鉴定阳性克隆第77页
        3.4.7 SgrS 过表达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第77-78页
        3.4.8 细菌总 RNA 提取第78页
        3.4.9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SgrS 过表达量第78-79页
        3.4.10 荧光定量 PCR 检测靶基因 ptsG 表达水平第79-81页
    3.5 小结与讨论第81-82页
总结与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0页
致谢第90-91页
个人简历第91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鼠子宫内膜电热损伤模型的建立
下一篇:斑马鱼redd1基因在心脏左右不对称发育中功能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