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页 |
1.3.2 创新点 | 第13-15页 |
2 商标混淆概述 | 第15-28页 |
2.1 商标混淆的发展 | 第15-21页 |
2.1.1 传统商标混淆 | 第15-16页 |
2.1.2 商标混淆的扩张 | 第16-21页 |
2.2 商标混淆的认定 | 第21-28页 |
2.2.1 商标混淆的认定标准—混淆可能性 | 第21-22页 |
2.2.2 混淆可能性的考量因素 | 第22-28页 |
3 商标混淆侵权的认定标准----商标混淆 | 第28-36页 |
3.1 判例引发的商标混淆侵权认定的标准问题 | 第28-33页 |
3.1.1 商标混淆侵权行为的界定 | 第28页 |
3.1.2 定牌加工案件同案不同判分析 | 第28-30页 |
3.1.3 商标混淆侵权认定的立法困局和司法困局 | 第30-33页 |
3.2 商标混淆侵权认定标准分析 | 第33-36页 |
3.2.1 我国商标混淆侵权认定的双重标准 | 第33页 |
3.2.2 商标混淆在商标混淆侵权认定中的应有地位 | 第33-36页 |
4 商标混淆侵权认定标准困局解围 | 第36-44页 |
4.1 商标混淆侵权的立法可能性建议 | 第36-41页 |
4.1.1 商标混淆侵权立法逻辑 | 第36-37页 |
4.1.2 混淆可能性适用类型 | 第37-40页 |
4.1.3 商标混淆法律条文设计 | 第40-41页 |
4.2 司法实践中商标混淆的认定 | 第41-44页 |
4.2.1 混淆可能性的认定方式 | 第41-42页 |
4.2.2 混淆可能性的具体认定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8页 |